打开ChinaNews阅读

专家为南京支招—推进“文化+” 培育新业态

南京日报2018-05-22 17:33:22

  原标题:建设全国重要文化创意中心城市,专家为南京支招—推进“文化+” 培育新业态

  建设全国重要文化创意中心城市,如何在高标准定位和高起点谋动中体现创新引领?怎样通过宏观布局厚植南京的特色资源和禀赋优势?在5月21日举行的“南京建设全国重要文化创意中心城市高端峰会”上,来自全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城市文化品位建设、国家文创实验区建设等角度,为南京支招献策。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抢占“先行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以国家中心城市理论和政策研究为基础,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需要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自主研发了《国家中心城市综合评估指标框架体系》。在他看来,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经验可以为南京建设全国重要文化创意中心城市提供很多借鉴和参考。 

  国家中心城市的设立始于2010年2月,是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层级之上出现的新“塔尖”,集中了中国和中国城市在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的主要优势。刘士林表示,从首次提出国家中心城市至今已过去了8年,在相关部委文件中被明确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也达到了9个。但由于相关基础理论、政策和标准研究严重滞后,在“哪个是哪个不是”和该怎么建设和评估等方面,至今还存在着很多模棱两可的认识,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干扰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发展。 

  为此,他建议南京加强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城市的基础理论、政策和标准研究,立足于国家政策战略设计和全国知名文化中心城市的发展经验,开展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创意中心城市基本理论研究,配套出台政策体系和评估标准,为建设全国重要文化创意中心城市确立“先行优势”。 

  打造中央艺术公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围绕城市文化品位建设,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向民提出以南艺为核心,融入南北两侧的两大公园,建设南京的城市艺术公园。 

  “艺术可以定义一座城市的品位和气质。南京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名人荟萃的江南都市,需要找准城市定位,在山水城林的物质载体之上,寻找自身的独特气质。”李向民表示,城西干道至秦淮河之间的狭长空间,在古代是城市的边缘,处于城墙与护城河的过渡地带。如今,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这片空间已经成为机关、高校与居住区之间的缓冲地带,其核心部分南起清凉门大街,北至定淮门大街,北有古林公园,南有清凉山公园和国防园,中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院校—南京艺术学院。 

  李向民认为,打造城市艺术公园,将物质城市的“刚性空间”改造为文化城市的“柔性空间”,是城市发展进入新时代、满足市民美好生活新需求的必然需要。近年来,南艺每年举办的520毕业展演嘉年华引来数万名市民参观,就是这种需求的最好证明。 

  为此,他建议以南艺为核心,融入古林公园和清凉山公园共同打造中央艺术公园,“南艺的艺术师资力量和数以万计的大学生蕴藏着巨大的创意创造潜力,每年的毕业作品和展演,也为艺术公园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内容。打造这样的中央艺术公园,对于提升南京的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抓住数字创意发展契机 

  北京市朝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试验区管委会主任丰春秋结合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建设经验,为南京建设全国重要文化创意中心城市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考。 

  丰春秋表示,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建设经验可以归纳为六点:一是建立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二是形成先行先试、集成创新的政策体系;三是搭建信用筑基、政策架桥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四是实施培育龙头、树立品牌的“蜂鸟计划”;五是搭建需求导向、精准服务的公共平台;六是探索疏解提升、文化引领的城市更新模式。 

  在他看来,南京建设全国重要文化创意中心城市,应该主动融入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合力推进,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交互融合,是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 丰春秋表示,尤其要抓住数字创意产业被纳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良好契机,深入推进“文化+”战略,聚焦高端要素、高端业态、高端环节,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商务、旅游等的融合发展,打造以文化与科技融合为主要特征、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业态。

编辑:穆菁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