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南京社区医院首诊如何规避“只转不诊”

南京日报2018-05-18 15:28:25

  原标题:报销比例有差别,患者上门只为办转诊 社区首诊如何规避“只转不诊”

  为了把患者引向基层首诊,包括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推出“医保报销差异化”举措,直接去大医院就诊与到社区转诊后再到大医院就诊,医保报销比例最高相差10%左右。不过南京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一些患者为了省钱,到基层就诊只为了转诊,不少社区首诊变成了“只转不诊”的走过场。

  58岁的金女士不久前在市第一医院被查出肺部囊肿,需住院接受穿刺检查。考虑到去社区医院办个转诊手续就能获得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金女士来到了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挂号以后跟医生讲一声我要转诊、转到哪个医院,医生就会在你病历上写一下,然后拿着病历再到挂号处搞一下,转诊就差不多完成了。”金女士向南京日报记者传授经验。

  其实金女士需要做的穿刺检查,在一般的社区医院都能进行。宁海路社区卫生中心主任贾晓宁告诉南京日报记者,该中心每天门诊量600多人次,其中100多位患者就是单纯来转个诊。社区首诊已然变成为转诊大医院的“走过场”。“第一他对我们认可度不高,第二,也许是我们的自身能力没有达到他的期望值。”

  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国百强,主任吴胜利告诉南京日报记者,近年来政府在硬件、软件上下了很大功夫,一部分患者“心甘情愿”地留下来了,但确实也有一部分患者“不够信任”,来就诊就是履行一下转诊手续。“若社区首诊成了让医保能多报销一点的“转诊过场”,就背离了医改设计的初衷。”业内人士表示。

  南京日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门急诊,由基层全科医师首诊的比例均超过80%,英国更是达到90%。“国外基层医院治疗规范较为完善,不同级别的医院在面对患者时,给出的治疗方案不会存在很大差别。但在我国,不同级别的医师、不同医院的医师治疗方案差别可能很大。”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基层首诊能否实打实顺利推进,首先要解决人才和技术问题。此外,检验、检查手段也得跟上。

  鼓楼区卫计局局长王宗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些患者只知道去社区开转诊单可以省钱,至于基层能不能看病、能看什么病,他们不清楚也不关心。这种医从度、信任度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三级医院的重任就是解决疑难杂症,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就是在社区。加大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我相信今后会改变的。”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也认为,患者生病了就奔着大医院而去的就诊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改变,但通过近年来提升基层能力、分级诊疗等举措,基层门急诊量已经明显上升。2017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量约3162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量的38.23%,基层就诊人次较2016年上升了15%。目前,南京对“老五县”有区域内就诊率的量化考核,即区域就诊率须达到90%以上,但对主城各区并没有首诊率考核要求。“接下来要不要有相应指标正在商讨之中,但前提是基层的服务水平提升,老百姓基层就诊有良好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该负责人说。

  “只转不诊的尴尬,在雨花台区目前不能说完全杜绝,但至少是越来越少。”雨花台区卫计局副局长刘文江表示,该区除了加大力气引才招才,还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能力,例如,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人医、市第一医院等均建立了医联体关系;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中医院建成了市中医院岱山诊疗中心,“基层的医疗水平逐步提高,老百姓首诊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得以解决,他为什么舍近求远呢?”

编辑:穆菁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