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苏州高新区聚智打造“最强大脑”

新华日报2018-05-10 11:10:38

  原标题:“大院大所集聚”成显著标签 苏州高新区聚智打造“最强大脑”

  北斗导航牵手苏州高新区!不久前,随着一群行色匆匆宾客的到来,又一个重量级项目在苏州落地。

  此行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惠彬带队,目标是设在苏州高新区的临时教学基地。根据此前双方签署的共建协议,北航将投入由5位院士领衔的科研队伍,在这里创办苏州创新研究院,瞄准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等5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分中心,同步进行产业化开发。

  2017年,包括北航苏州创新研究院在内,苏州高新区新增21家重量级创新载体,其中,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含金量极高的大院大所就占半数。加上此前集聚的“中字头”“国字头”大院大所,苏州高新区拥有各类大院大所80多家,“大院大所集聚”成为苏州高新区的显著标签。

  “大院大所是地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最强大脑’,也将成为苏州高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发力点。”苏州市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徐美健说,苏州高新区的发展需要更大提升,把主攻方向锁定“两高两新”,就是要在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培育创新业态、营造创新生态上下功夫,力争快速步入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通道。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苏州高新区自20多年前启动开发建设以来,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发展的基因和底色始终没变。在最新的全省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和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中,苏州高新区均列第二位,是江苏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开发建设之初,苏州高新区内鲜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教资源先天不足成为我们绕不开的创新发展瓶颈。”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李艰说,针对这个“先天不足”,十多年前,苏州高新区在核心地带划出25平方公里区域建设“苏州科技城”,引进拥有丰富创新资源的科研院所,自主培育创新源。如今,这个由科技部和省、市共建的大型研发创新基地,已成为高新区大院大所的主要集聚地。

  “我们引进科研院所,不是为了建‘盆景’,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而要围绕自身的产业链需求打造创新链。”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陶冠红说,苏州高新区在合作双方正式牵手前,根据各自优势与需求精心把脉规划。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落地前,做了大量的考察、论证、规划,最终确定围绕水、固废、大气治理与场地修复等环境领域开展项目研究。2017年6月双方确立合作,短短几个月间,这个研究院已入驻科研团队13个,其中3名团队负责人分别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家技术孵化公司完成注册。

  大院大所落地,如何才能体现价值?苏州高新区以产业为导向,实施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双轮驱动,通过搭建工程化平台,帮助创新型企业穿越“死亡之谷”。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邓强记得,2012年底苏州医工所刚通过验收,正式成为中科院序列研究所时,苏州高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已有一定基础,省医疗器械产业园也已入驻。但医疗器械从实验室样机过渡到可批量生产的工程化阶段,因投入大、技术精、风险高,被称为企业的“死亡之谷”。面对挑战,苏州医工所迅速组建近百人的专业化工程技术队伍,完成100多项成果转化项目,设立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公司30余家,注册资本达5亿元。

  “引进一个大院大所,就能培育起一个新兴产业。”中科院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周成虎介绍,5年前落地苏州高新区后,中科院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以中科院为带动,吸引十多家地理相关的研究载体和众多产业转化企业落户。

  如今,苏州高新区内越聚越多的大院大所,正源源不断释放创新源动力。2017年,苏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8.5%,列苏州全市十大板块第一;全年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11%以上,获批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16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累计集聚各类科技领军人才超800人次,去年全区领军人才企业产值近百亿元。

  “大院大所集聚势头迅猛,但要将数量可观的科创平台真正锻造成‘最强大脑’,我们还要在优化地方创新生态上下大功夫。”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虎丘区区长吴新明说,苏州高新区将服务好现有大院大所,引导其发挥好自身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和服务。同时,借力现有大院大所大平台,吸引和集聚更多优质团队和项目落户,高水平打造创新引领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编辑:罗毅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