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邳州市桥北村:被公共空间治理改变的村庄

人民网2018-04-28 11:30:23

  原标题:从“问题村”到“文明村” 江苏邳州桥北村:一个被公共空间治理改变的村庄

(三农列表 三吴大地徐州 移动版)邳州市桥北村:被公共空间治理改变的村庄

桥北村村貌 闫峰 摄

  “以前,那可是出了名的‘问题村’,上访告状占到全镇总量的2/3还多,农村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个村几乎都有。”这说的是江苏省邳州市岔河镇的桥北村。

  时隔一年,情况大变。桥北村不一样了。“咱村现在是‘邳州市文明村’呢!”村支书董伟说,虽然牌子还没拿到手,评选结果已经公示过了,“今年的综合考核我们是全镇正数第一”。他特意把“正数”二字加重了语气,因为过去他们总是那个垫底的。

  也就一年时间,“问题村”摇身一变成了“文明村”,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董伟说,其实就用了一招儿,那就是公共空间治理。2016年7月,邳州市委提出加强公共空间治理,创新实施社会治理。桥北村之变,正是这项改变城乡面貌的“民心工程”的缩影。

  “通过公共空间治理,我们的村庄环境得到广泛治理,有效释放了农村公共空间,也使得集体增收渠道得到切实拓展,全市50个经济薄弱村通过清理整治出资源发包,已经实现村均集体增收20万元。”邳州市委书记陈静表示,邳州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将坚持与村庄环境整治相结合,与增加农村集体收入相结合,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与道路整治相结合,与“263”专项整治相结合,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社会综合治理相结合等“八个结合”的原则大力助推乡村振兴。

  从土地着手,找准矛盾根源问题

  2017年春节过后,在桥北村的村委大院里,第三村民小组组长陆长富以500元/亩的价格竞得16亩土地的承包权。这16亩地是他从前开荒开出来的,已经“白种”了十几年,以后再种就要每年给村里交8000元的承包金。

  这次一起被重新发包的,还有桥北村多年来被以各种形式或名义侵占的土地350余亩,以及3500多米沟、渠、堰、坡等。仅此一举,桥北村就新增集体收入20余万元,而在这之前,集体一分钱收入没有不说,还因此在村民中间造成了多年难以调合的矛盾。

  村民马素芝见人家开荒种田眼红,也在河滩上开了荒,圈起来当成了自家田,前任村干部强行收回,马素芝不服就开始长年上访。外村一位姓杜的和前任村支书“走得近”,仅凭口头协议就低价承包了桥北村5亩土地从事经济作物种植,实际占地却又达到了9.5亩,了解实情的村民认为村干部损公肥私,也加入到上访行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大量土地抛荒的同时,也有不少集体土地被少数村干部侵占,或据为己有,或送人情外包,这些都是矛盾的集中点。”董伟说,在桥北村过去每年80多件信访案件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超过了50件,成为“问题村”里的主要根源性矛盾。

  陆长富开荒的地被收回来,他起初是不理解的,抵触情绪很大。“原来就是一片乱石岗,是我一块石头一块石头清理,一锨土一锨土整理出来的,用了三年时间才把它变成能种庄稼的熟地,光灌溉用的胶皮管子就买了上百米,还添置了不少农机设备,一分钱补偿不给,说收回就收回了?”董伟做他的思想工作:土地原本就是集体的,你这样做是侵占了集体的财产,而且又种了这十几年,也收益了十几年。“考虑到实际情况,区别于其它形式的强行侵占,土地收回后再公开发包,同等条件下你有优先承包权。”

  借助这次整治,桥北村废除和终止了19份明显不公平和不规范的承包合同,拆除了村内村外27处侵占集体空间的违章建筑,在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厘清权属关系,化解了全部与土地有关的矛盾难题。此后,桥北村没再发生一起因土地问题引发的信访事件。

  拿干部开刀,治理干部作风问题

  “从表面上看,公共空间治理的是集体财产被个人侵占的问题,深层次上它更治理了村干部的思想作风和意识问题,治理了村集体组织软弱涣散的难题。”董伟对此深有体会。

  1994年,村民周佰鹏因家庭变故,离开村子外出打工,1999年再回村里的时候错过了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合同签约期,他原有的二亩多地也因多年不在家而被别的村民耕种,他要了几次没要回来。周佰鹏就上访。问他以前为什么不就地找村干部解决?老周回答:不好找。

  董伟解释,周佰鹏说的“不好找”有两层意思:一是根本找不着,因为不少村干部也和村民一样外出打工了;二是即便找到了也不能解决问题,除了村支书其余干部在群众中少有威信,而支书往往并不能公正办事。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首先拿干部开刀。桥北村按上级要求,村干部必须带头,如果做不到,就地免职不说,还要上村里的“黑榜”公示。包括陆长富的16亩,村干部清退的侵占土地就超过了80亩,“这可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干部起了头,事情就好推了。

  周佰鹏在农业生产上是个老把式,别看快70岁了,样样农活拿得下。承包地的问题解决之后,老人的心气儿顺了,也有了干劲儿。除了管好自己的五亩田,还能帮人干活赚些钱。他心直口快,平常发现一些比如田间管理甚至家庭矛盾之类的小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村民小组长,他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现在的村干部“很好找,事也很好办了。”

  “能协调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上交给村里。”陆长富说,如果组里上交的鸡毛蒜皮的事太多,他就要挨批评,会被认为缺乏责任心甚至没有工作能力。从“不好找”到“很好找”,反映的是桥北村的公共空间治理行动已经延伸到对干部作风的治理上来。

  当下,桥北村还在按照“八个结合”的原则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发展富民产业,建起了千亩特色玫瑰园和高效设施农业,带领着全村867户村民踏上共同富裕之路。2017年,全村物质精神双丰收,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了1.7万元,还拿下了“邳州市文明村”的称号。 

编辑:罗毅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