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南京法院依法服务保障南京创新名城建设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18-04-27 10:04:40

  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报道(杨心怡):4月26日,在第18个“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庭长姚兵兵将2017年以来南京法院依法服务保障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通报。

  知识产权制度是现代社会创新原动力的基本保障,而司法是保护知识产权最有效、最根本、最权威的手段。近年来,南京两级法院认真贯彻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南京市委、市政府把“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的决策部署,以最高法院设立“南京知识产权法庭”为契机,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全面深化知识产权审判改革,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严厉打击各种知识产权侵权和犯罪行为,全面激励和保护创新、促进科技进步,为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提供最严格司法保护。2017年以来,南京全市法院审理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204件,包括民事案件4079 件,刑事案件119件,行政案件6件。其中,2017年审理3166件,同比上升5.3%,包括民事案件3072件,刑事案件89件,行政案件5件,同比分别上升13.4%、81.6%和66.7%,2018年1月-3月,审理1038件,同比上升32.2%,其中1件案件入选“2017年全国十大知识产权案件”、3件案件入选“2017年全国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据了解,南京法院依法服务保障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措施有“四个全面”的特点。

  一是全面加强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2017年,南京全市法院审理涉技术类纠纷案件790件,同比上升185.4%;2018年1月-3月,审理涉技术类纠纷案件127件,同比上升84.1%。依法审结伟思公司专利权权属纠纷案,明确体现了司法保护企业创新,引导创新主体诚信创业、公平竞争的导向,入选“2017年全国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为切实解决技术类案件“认定难”的问题,南京中院在全国法院率先面向社会招录5名机械、医药、通信、计算机等专业领域的专职技术调查官,依托其专业技术优势,提高技术类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

  二是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效率缩减诉讼周期。南京中院着力加快审判节奏,提高办案效率,知识产权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为72天,其中85%以上的一审案件在4个月内审结,90%以上的二审案件在2个月内审结,特别是针对专利无效宣告程序被恶意利用拖延诉讼的情况,在审判中切实加强对涉案专利稳定性的判断,严格控制中止案件数量,有效保证了案件审判效率。

  三是全面加大知识产权民事赔偿力度提增侵权成本。南京法院在审判中积极引导和鼓励当事人就损失或者侵权获利举证,对创造性高、市场份额大的权利,在证据支持的范围内从高判赔。如南京中院审理的苏中天线专利权纠纷案中,被告在已被判决停止侵权的情况下仍持续实施原告专利,法院基于重复侵权全额支持了原告100万元的诉讼请求。

  四是全面推行知识产权诉讼保全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南京法院探索建立“法官+技术调查官+法官助理+法警”的专业化保全模式,积极运用诉前禁令、证据、财产、行为等各类保全措施,全面加大诉讼保全力度,降低了权利人维权成本,保障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2017年以来,南京知识产权法庭采取各类保全措施131件次,行程超过5万公里。

  4月4日,南京市委办、市政府办要求在南京全市范围内推进落实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服务保障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建设的若干措施》(文号)(以下简称《26条措施》)的实施。《26条措施》包括六个部分、26项条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以保护领军企业助力创新发展;二是以实行惩罚性赔偿加大保护力度;三是以减轻举证负担增强维权信心;四是以审判提速增效及时保障权益;五是以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司法保护效能。

  《26条措施》提出,要进一步创新集中管辖机制,实现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程序集约化和人员专业化;进一步创新“绿色通道机制”,对涉创新名城 “十项工程”建设的案件,开设专项审理绿色通道,组建专家法官团队,实行快立、快审、快执;进一步创新“智慧审判机制”,打造智慧立案平台、在线审判平台、风险预警平台、前沿资讯平台四个信息化平台,依托现代网络体系,实现无障碍立案,高效审理、快速维权;进一步创新普法宣传机制,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强化以案释法、以案普法,提高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鼓励、支持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与良好法治环境。

    

    

编辑:罗毅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