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城市堵点 是痛点也是切入点

新华日报2018-04-26 09:38:49

  原标题:南京以问题导向求治堵之策 ——城市堵点, 是痛点也是切入点

  高德地图中国主要城市拥堵报告显示,2017年南京拥堵位列全国第24位,比2016年上升3位,2018年一季度拥堵排名又有所“升位”。虽然南京总体交通还算平稳有序,但早晚高峰拥堵,节点矛盾突出,已是不争事实。4月25日,南京市长蓝绍敏带领政府有关部门专题调研。

  “南京交通‘节点矛盾’,就是我们常说的城市堵点,是导致拥堵的关键卡口。”南京市交通局局长陈雷说,对城市堵点抽丝剥茧、举一反三,可以系统研究拥堵成因和治本之策。她分析说,南京主要有三类堵点值得探究:

  一是快速路堵点,最典型的是南京“井”字形快速内环上的双桥门、新庄、赛虹桥、古平岗四个立交。城市内环快速路里程虽然仅占主城路网3.2%,却承担23.2%交通量,高峰每小时车流量高达7000辆—1万辆。双桥门和赛虹桥建设时号称“华东最大的城市立交”,但也难以承载如此大的交通量,早高峰拥堵延时指数(高峰通行时间/平峰通行时间)达3.3;二是进出城通道拥堵,最具代表性的是江北、江宁、仙林和主城之间交通通道,南京历史上出中山门、跨外秦淮大桥上的诸多堵点,随着城市外扩现已移至外围,如312国道、双龙大道和两条过江隧道,其中长江隧道是过江最拥堵通道;三是优质商业、教育、医疗资源周边拥堵,新街口商圈、大医院周边呈现常态化拥堵,如省人民医院、军区总院、鼓楼医院、儿童医院等;学校周边拥堵大多集中在上学放学时间段,机动车占停严重,主要有拉小、力小、北京东路小学、南师附小等名校。

  此外还有不少支路街巷,为缓解老城区居民停车难,狭窄道路上划出一排车位,同时还要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行,导致城市“毛细血管”不畅。前些年南京为打通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开出多条穿街过巷的中巴公交线,现已全部停运。

  “南京路网格局是山多水多大单位多,现在又加上车多新手多网约车多,给城市交通带来很大考验。”南京市副市长储永宏说,南京既要保护珍贵山水资源,又要形成“井字+放射”快速路,在快速环路钻隧架桥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交通量快速增长,快速交通集中到“交通大动脉”上,难免出现“过载”现象。为快速路减负,南京需要完善城市交通路网体系,如加快贯通跨行政区之间的断头路,尤其是尽快建设仙林、东山、麒麟、板桥等新城区进入主城的规划道路,分流平行干路的交通流,逐步消减堵点。

  但有些堵点的形成,光靠路网建设还不够。主城至江宁、仙林、江北均有两条和两条以上地铁,可许多市民还是选择私家车出行,南京老城区至江北、江宁的日交通交换量均高达31万辆。其中老城区到江北,两条过江隧道承担70%,驾车族中绝大多数还是“单人单车”,合乘很少,这对道路资源是极大浪费。许多人跨区长距离交通选择驾车而不是乘坐地铁,原因一是郊区地铁站“P+R”枢纽设施尚待完善,停车换乘不方便,二是许多车主囿于出行习惯,图自己方便。还有,不少片区社会停车场吃不饱,可邻近道路依然施划路边泊位,以及许多支路街巷过夜车停不下,可机关单位停车场空置等,这些涉及到停车场规划、整合、收费等公共政策引导问题。

  “交通堵点不仅反映交通供需不平衡,还暴露出需求端调节的短板。”陈雷建议,要实现交通集约化、高效率,治理需从单纯面向汽车,转为面向人的可移动综合治理。既要针对交通流,又要治理交通源,通过科学规划、源头治理,减少不必要的交通。譬如主城到新区跨区交通量大,根源是这些新区公共配套还有欠缺,需要自成中心、自我完善;再如,大医院、名校“门前堵”,击中优质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的城市软肋。为此,南京不但通过联合办学、办分校等形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还明令大医院不得在主城内扩建,扩规模办分院需到城市新区。

  “堵点,是城市痛点,也是破解问题的切入点。”蓝绍敏说,交通拥堵和水环境治理一样,已成为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城市病”,不仅是当前城市治理的两大任务,更是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绕不开的课题。他认为,解决城市拥堵,既要治标也要治本,既要抓当前也要虑长远,通过系统思维、政策集成综合治理,切忌“面多加水水多加面”。从解决当前急来看,城市紧盯关键症结,尽快完善路网、打通断头路、加大车位配建,使城市拥堵和停车问题得到缓解;而从长远来说,要综合运用交通与土地一体化政策、差别化停车政策,并结合公交都市建设、老城功能疏解和智慧交通体系构建,使城市拥堵得到有效治理。

  治堵,对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已是“时不我待”。最新统计显示,南京小汽车保有量已达263万辆。小汽车进入家庭速度每年都在递增,城市每增加70万辆汽车,第一个周期用了9年,第二个周期耗时4年,第三个周期仅两三年……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忧虑:南京究竟能承载多少车辆?尤其在拥堵问题突出的老城,占全市4.27%面积,却集中54.13%人口。

  对于治堵这个“世界级难题”,南京已下定决心,以问题为导向寻求破解之道,结合三年治堵攻坚,一系列政策措施可望密集出台。但南京市领导也认识到,治堵绝非一日之功,既需要政府持续努力,也需要市民理解支持,城市和市民同向发力,才能实现交通共治共享、高效顺畅。

编辑:罗毅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