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江大桥文物修缮“由内而外”恢复原貌 桥头堡群雕 “粉妆”本色亮相
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工农兵雕塑粉刷一新。 徐琦 摄
4月11日,南京长江大桥新桥面合龙,标志着正桥主体施工基本完成。接下来,文物修缮成为大桥维修改造重点。近日,南京日报记者走上大桥,听专家讲解文物修缮的背后故事。现场最震惊的发现莫过于,人们印象中灰白色的桥头堡群雕,本色竟然是“粉嘟嘟”的肉粉色。
外立面:30种小样反复比对,恢复原有观感
“2016年,长江大桥桥头堡成为首批20世纪中国建筑遗产;2018年,长江大桥被列入全国首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长江大桥的维修过程也是一个文物修缮的过程。”南京长江大桥文物保护工程设计负责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淳庆说。
大、小桥头堡及两堡之前桥墩的外立面,是此次修缮重点。要想修旧如故,还原外立面的水刷石工艺是关键:大桥的下方有两堆石子,淳庆说,这些石子的颜色和大小都经过精心挑选。石子由浅到深分为4种颜色,加上铁黄粉和水泥,再进行调配,“每种原料多了或少了,都会影响外立面观感”。他们做了30个不同的小样,一次次比对、反复实验,才确定最终方案。记者看到,桥墩处已经刷好的外立面基本还原了原有的外立面观感。
工农兵群雕:层层剥壳,还原“粉妆”本色
10米多高的工农兵群雕和三面红旗,为南京长江大桥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走上大桥,透过围挡,南京日报记者看到,群雕的外立面竟然是肉粉色,和印象中的灰白色完全不同。
淳庆解释说,大家看到的灰白色,实际上是多年风化后的颜色。这组群雕内部为空腔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采用斩假石面层,最外面还有一层颜料。为了让它“由内而外”恢复原貌,文物保护工程设计组查阅了当年的设计图纸、施工图片,走访多位当年设计者、建设者,最终让群雕逐渐恢复了“本色”。
“我们在现场选取雕像一块隐蔽的地方凿开,勘察由外到里不同层的构造、颜色,推断出现在的粉红色。”淳庆说。目前南京日报记者看到的粉色是群雕的底色,接下来还将再刷一层同色的面层涂料。
三面红旗的主色调毫无疑问是红色,但旗尖的颜色,经考证也不是现在的银灰色,而是金粉色,此次修缮中也将复原。
钢梁铆钉:更换6000多颗,找回失传工艺
南京长江大桥上的每一个部件都非常讲究。全长6772米的大桥,光是栏杆就有3种。目前,经过编号拆解过的正桥铸铁栏杆,已基本完成除锈、维修、油漆工作,逐渐原位复原。
大桥上小到一颗钉子、大到公路铁路承重的数据,都是我国技术人员自主生产和设计的,在中国桥梁史上意义重大。桥面下方的钢桁梁处还保留着大桥原有的铆钉。市公建中心现场指挥部工程部部长陶峰介绍,大桥当年的钢构件都通过铆钉连接,全桥共使用几十万颗半圆球状铆钉,其中6000多颗在此次修缮中需要更换。不过,这种铆钉的制作和安装工艺都失传已久,经过大桥局反复研究,终于恢复了工艺流程。
双曲拱桥:加固主拱肋,特殊技术最小干预
南京长江大桥主桥为钢桁梁桥,而引桥、回龙桥则大量采用双曲拱桥,这个结构极具时代特色。双曲拱桥在当时是首次在国内特大型桥梁中应用,由于长期“过劳服役”,出现了承载力不足、开裂、剥落等病害,基于文物保护的原则,此次采用自密实混凝土的结构加固方式来进行主拱肋的加固,最大优点就是对文物本体干预最小。
按照计划,大桥维修改造工程将于4月底完成引桥栏杆的安装;5月底完成正桥栏杆和浮雕的安装;8月完成铁路防护棚架的拆除;10月完成机电、亮化系统安装和桥头堡修缮工程;11月完成沥青桥面铺装,进行亮化调试工作。到年底恢复通车时,一座“原汁原味”的大桥将展现在大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