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对标上海 加快南京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南京日报2018-04-08 11:23:36

  原标题:对标上海,市民政局:加快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对标哪里

  “民政关乎民生,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南京市大力推进基本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着力加快现代民政转型升级,民政事业整体发展水平保持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尽管如此,与对标城市上海相比,南京在民政工作的精细化上仍存在差距,比如,在民政保障标准、激发社会活力、民政工作专业化和信息化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差距何在

  南京市民政局局长蒋蕴翔说,对标上海,南京民政除了在精细化上存在差距,还存在着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养老服务供给还难以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南京市是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截至2017年底,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已达140万。在未来,老年人口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空巢化、独居化将加剧。对照2020年发展目标,南京市养老护理型床位数占比差15%;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差4张。而上海过去5年间,仅养老床位就新增4.9万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新增100家,329.7万老年人享受老年综合津贴,目前已初步建立服务供给、需求评估、服务保障、政策支撑、行业监管“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二是社会救助的保障标准和精准程度有待继续加强。2017年,南京城市低保标准增幅分别低于上海市、全国城市水平近两个百分点。2018年4月1日起,上海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标准已从每人每月970元提高到1070元。不仅保障标准上南京市存在差距,在社会救助的体系化、精准化等方面,南京市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比如,家庭收入比对工作是“精准救助”的重要手段,南京市与上海相比,在资金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明显不足;还有“救急难”工作,上海在全国较早开展“救急难”试点,对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生存困境的居民(含非户籍常住人口)及时进行救助,目前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工作体系。

  三是民政公共服务在均等化、品质化上存在短板。对比上海,南京市在民政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品质化水平上有较大差距。如,医养结合发展不够充分,居家养老服务推广不深入,困境未成年人分类保障政策尚需全面落实,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如何追赶

  南京市民政局突出“提高保障和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两条主线,充分发挥好“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职能作用。按照南京市委、南京市政府工作部署,民政部门紧盯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3项核心指标以及牵头的2项民生实事和民政蓝皮书6大类31项民生任务,在底线民生、基层民生、质量民生三个层面持续攻坚,排定2018年、2020年、2025年等时段重点任务,谋划达成目标的科学举措,形成市民政局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一是兜住底线民生,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生活。进一步科学合理确定托底保障水平,“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注重可持续性”;进一步加强低保与脱贫攻坚制度衔接,加快完善“阳光救助”平台,加大金融信息比对力度,提高社会救助精准度;更加广泛开展“救急难”,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搞好对口帮扶;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大力开展社区康复站试点工作。

  二是充实基层民生,推动民政服务普惠均等。2018年,着重以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医养结合”等3项全国试点为主攻点,新增养老床位4000张,实现养老机构民营化率80%目标,不断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同时,以社区治理创新为突破点,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深化社区减负增效,实现全市城乡和谐社区合格率分别达到97.6%、93.7%,持续提高民政服务水平,全面增强民政发展动力。

  三是发展质量民生,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质量民生在于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保障,对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要求更高,我市民政部门将不断加强全市民政系统发展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基层民政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民政法治建设,重点推进为老服务、福利事业、社会治理等领域政策创制力度,形成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民政法规政策体系;加强民政信息化建设,推动建立民政综合业务平台,主动协调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辅助决策,实现民政服务精准化、个性化。

  目前,南京市民政系统正全面按照对标找差创新实干“任务书”“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积极落实对标找差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全市民政工作争先进位、高质量发展。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