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苏响水:西兰花开,乡村振兴春意浓
响水是江苏省12个重点帮扶县之一。近年来该县结合自然禀赋优势,以“特”取胜,培植江苏规模最大的西兰花、大葱、浅水藕等产业基地,品牌农业、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致力打造“中国西兰花第一县”
3月的苏北大地乍暖还寒,响水南河镇星罗密布的蔬菜大棚里,西兰花幼苗长势喜人。镇党委书记罗玉刚说,从大棚建设到西兰花培育,技术标准“国际一流”。
罗玉刚的自信来自中外专家的“苛刻”检查。2017年5月起,美国博德克公司和响水合作共建蔬菜生产基地,国外技术专家经常趴在农田里,撕下叶子掏出放大镜仔细察看,在严格规范使用农药的前提下,不能有哪怕一个虫卵。
不仅如此,响水西兰花从品种选择、发展规划到生产指导,江苏省农科院全程担当“外援”。双方共建博士服务工作站,推出60多个西兰花新品种。2018年更进一步,成立江苏首家县级农业产业研究院,在品种创新、品牌创建等方面全面合作。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专家郑子松认为,国外公司之所以选择响水,是因为其土壤、空气、日照、水质和机械化作业基础条件等方面非常适合种植西兰花。“响水西兰花”入选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2018年规划建成8万亩西兰花,届时将成为全国种植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
在响水县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加工车间里,西兰花经过筛选、除杂、加冰、打包,通过海关转运外销。还有部分西兰花被分切后,进入自动流水线,清洗、蒸煮、速冻、真空包装,形成保存期长达两年、可直接上餐桌配西餐食用的西兰花。
据响水县委书记崔爱国介绍,响水生产的西兰花已销往7个国家,未来国内外市场会继续扩大。“都说农业是‘靠天吃饭’,不仅指天气,还要挖掘自身的资源禀赋,比如响水的好空气和优良土质。”
科技富农促精准扶贫
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100多户,过50万元的近50户,超百万元的17户……依靠种植西兰花,南河镇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在其他乡镇,种植西兰花也让农民收入提升。
“在田里帮帮忙,再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一个人一年纯收入接近2万块。”54岁的周红艳说,她现在经常和邻居们一起盘算收成,觉得日子有了目标、有了盼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南河镇建立了“同创园”,给每个贫困农户提供三亩土地,镇里给予租金、种苗、肥料费用补贴,农技中心负责一对一、手把手指导种植。南河镇副镇长许红波介绍,三亩西兰花年收入2万元以上,一年实现脱贫;有的贫困户掌握了种植技术,流转承包土地30多亩,一跃成为当地的富裕户。
除了西兰花,响水还陆续培植了江苏规模最大的大葱和浅水藕基地,每个产业背后也有科研院所支撑,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农业新品种。例如与山东农学院合建研发中心,建成新品种大葱试种示范基地,与中科院武汉水生植物研究所合建浅水藕产学研基地。
数据显示,2017年响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城乡居民储蓄增长20.07%。乡村振兴的活力不断被激发和释放。
推进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除了利用“外智”,响水也想方设法培养“本土专家”。构建“合作社+基地+农户”富民新模式,着力让土地变成绿色工厂,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响水把引进的国内、省内专家,以及县级农技人员按层级分成若干小组,全部挂钩服务到基地,与农户“传帮带”。
“一批原来的‘大老粗’,成了技术过硬的‘土凤凰’。”响水县农委主任刘成军介绍说,通过建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信息库,分期分批培训,邀请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院校教授授课,参训学员经考核合格后,发放《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
资金是农业融合发展的另一块“短板”。近两年,响水积极拓展“三农”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2017年下半年,首批从金融系统选派的80名业务精、能力强的骨干,赴各镇村担任镇长助理、村主任助理,化解农户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等问题。
作为一名“金融助理”,周雷明感慨道,许多村民致富愿望强烈,想法也多,就苦于资金不够。如今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带给广大农户的不仅是金融产品,更是一种自我发展的理念。
响水农商行行长单体选说,通过80位助理的牵线搭桥,找到更好结合乡村发展需要的扶持路径,相继推出“光伏贷”“青年创业贷”“妇女创业贷”“圆梦创客贷”等系列金融产品,以最便捷的方式向下发放。
多位采访对象表示,有了技术、人才和资金支撑,响水的农业会得到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