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万五千起!无锡严查“机动车不礼让行人” 城市斑马线,“让”出最美风景
25735起!2017年12月1日实施“斑马线礼让行人”严管以来,无锡市交警部门查处大量“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这一严管风暴,考验也提升着斑马线上的文明。只有真正建立人车协同的多元共治体系,才能让文明“风景线”常驻。
“礼让”多两倍,事故降一半
1月31日早上8点40分,记者来到无锡市贡湖大道乐购超市门口,这里没有设置红绿灯,一波行人踏上斑马线准备过马路。此时,排在最前头的一辆公交车率先减速停下来,其它三股车道上的出租车、私家车随后也停在斑马线一侧,待行人通过后才又缓慢启动。记者在这个路口观察20分钟,其间机动车礼让行人不下20次。
这个路口,曾是无锡出了名的交通“老大难”之处,车别人、人挤车,交通秩序混乱,碰擦事故高发。2017年10月,无锡启动为期两个月的“礼让斑马线,文明在锡城”主题活动,这个路口成为全市70个人行横道线严管路段之一。
“严管立竿见影!”负责这一路段的无锡市公安交巡警支队南长大队第六中队中队长沈志平告诉记者,一开始,他们每天查处几十起机动车不礼让行为,之后数量逐日减少。不到3个月,这个路段的“礼让率”从不足30%提高到近90%,事故起数下降一半。
“史上最严交规”的实行,让斑马线名副其实成了“安全线”。无锡是全国最早推行“斑马线礼让行人”的城市之一。去年12月1日起,这一规定从面向公交车、出租车等营运车辆扩展至私家车,违者交50元罚款、扣除3分。据无锡市交通指挥中心大数据测算,目前,无锡城区路口机动车礼让率超过90%,其中出租车、公交车礼让率接近100%。在多个重点路段,人行横道线上交通事故数显著下降,实现“零死亡”。
柔性执法,彰显法律刚性
2017年以来,全国多地实施“斑马线礼让行人”强制性规定。在道路交通秩序改善、事故下降的同时,新规的执行标准和程序规范等问题也一度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驾驶人热议。
取证难,是新规执行中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无锡现有3000余条“斑马线”,如果全靠民警现场查纠取证,显然不太现实。当地交警部门在全国率先研发“人行横道智能监测系统”,运用视频采集、图像处理和算法建模等技术,实时抓拍机动车不避让行人违法行为并固定证据。这套智能监测系统已在无锡33个路段实地应用,全天平均让行率由25.8%升至88.2%,人行横道线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70%。
处罚的尺度,是另一个争议焦点。无锡阳光城市花园路段是当地第一个实施机动车礼让行人的试点路段,经过几年的“熏陶”,驾驶人到这里多已形成礼让行人的习惯,但有时也会显得犹豫。司机彭女士告诉记者,法律规定“车辆行驶至斑马线30-100米时,应当减速”,但现实中这个距离难以准确测量。“如果有行人突然冲出斑马线,司机反应不及被抓拍,会不会处罚?”
“新规实施的过程,也是法规与现实、人与车、执法诉求与公众利益不断磨合的过程。”无锡市公安交巡警支队政治处民警陈刚介绍,在机器采集证据的基础上,交管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证据进行二次筛选。每一张图片,都要在证据确凿无误的情况下,才会转换成“罚单”。对一些情节轻微的违章、可罚可不罚的情形,一般“以人为本”免于处罚。正是这样的柔性执法,让法律的刚性权威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人车共治,共画“最美斑马线”
年终岁末,由无锡交警部门发起的“你心中的‘最美斑马线’”海选进入尾声,7条斑马线经综合考评竞逐“最美”称号,成了当地市民微信朋友圈里的“网红”。
“最美斑马线,不仅考察其周边交通设施,也要考察交通秩序;不仅关注车,也关注人。”无锡市交警部门介绍,作为道路交通的另一方参与者,斑马线上秩序良好离不开行人的配合。保证道路通畅,行人同样有“礼让”义务。
机动车处于相对较强势一方,停车礼让,既是驾驶人应履行的法律义务,也是道义上适当平衡的结果,但车辆和行人都享有通行的权利。“斑马线礼让行人”的规定,并不意味任何一方权利的缺位,应通过对路权归属的界定,涵养权责清晰的马路文明。
人车共治礼让斑马线,正成为文明城市的美丽风景线。2月3日,无锡市中小学生寒假前返校。早高峰时段,在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南门口,记者看见来往车辆纷纷在斑马线前减速停车,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快速通过。一个背着大书包的男孩跑过斑马线后停下,转身朝着身后车流立正,敬了一个标准少先队队礼。这一刻,人,车,斑马线,都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