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现代农业不能被一场大雪压垮

新华日报2018-01-18 13:49:01

  原标题:用地申请难、农业保险滞后、规范意识缺失——现代农业不能被一场大雪压垮

  大雪早已化了,可站在被雪压塌的连栋大棚前,南京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宁生内心还是冰凉凉的。1月初的那场大雪,让他的蔬菜基地损失达1500万元。

  殷宁生所在的南京主要农业片区六合区,全区大棚损毁面积达2694亩,加上受损农作物等,经济损失预计超过2亿元。而在宿迁、连云港、淮安等地区,农业大棚受损同样严重。

  一场大雪,暴露现代农业面临的种种制约。现代农业,只有破除瓶颈,才能降低风险提升效益,真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用地申请困难,化肥、种子堆在大棚里

  “这20亩棚全毁了,现在得抓紧把压住的西兰花抢出来。” 9日,殷宁生指挥工人清理垮塌的大棚。大雪让公司6.6万平方米连栋大棚全部垮塌,2万多平方米大棚变形,喷滴灌设施、农作物等受损,着实让他感到心痛。

  1月3日夜间到4日,六合普降特大暴雪,纯雪量达48.4毫米,是35年来当地最大的一次降雪。六合区农业局农业科科长戴明介绍,全区农业损失最大的是设施大棚,其中连栋大棚倒塌43.76万平方米。

  不同于一般钢架大棚,为方便农业机械进棚操作,连栋大棚至少高5米,占地数亩甚至数十亩,每平方米造价达150元,是钢架大棚的5倍,但即便这样也达不到数字化农业的要求。殷宁生认为,“发展现代农业最好就是建玻璃温室,成本是连栋大棚的3倍,玻璃温室适合种高档蔬菜,实现立体种植。”

  “1平方米的空间,能长出85公斤西红柿。”殷宁生去年底从欧洲考察回国后,盖温室的愿望更强烈——如果连栋大棚能盖成温室,就没有垮塌的风险。而建温室要有地基,用钢筋混凝土浇筑,需要调剂一般农用地,他流转的土地都是基本农田,周边又没有可用的一般农用地。

  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产品种植、加工、冷链物流、终端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公司,在苏北、山东有20多家协作基地,200家直销门店,去年销售5亿元。润康是农业企业,菜农成了产业工人,需要建食堂、盖宿舍,但没有用地指标,什么都盖不了。公司准备采用德国技术种植荷兰的蔬菜品种,需要增建150平方米配电房,但用地一直没有落实。

  龙池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王红梅介绍,全镇十多家农企都面临用地困难,企业和大户流转的是基本农田,一般农用地需求要报批各级国土部门核准调整,而核下来的用地也只能用于农业种植,好多家企业一直把肥料、种子等投用品堆放在大棚里。

  戴明认为,南京的农业正走向都市农业,对农业的管理要求和机制有待再完善,如有关土地的管理,期望上级部门能给予基层更多权限,让基层先行先试。

  赔付不到损失一半,农业保险能“保”多少

  “辛苦大半辈子,一场雪全部归零。”六合雄州街道家庭农场主张成宝看着倒塌的高架大棚,难过得一个星期没胃口。

  2016年,张成宝以每平方米200元的造价建设1.35万平方米的高架大棚。“让游客进棚,下面种花种菜,棚要高4米以上。”他经营休闲采摘农业,盖葡萄棚讲究环境舒适,空间集约利用,没想到最终还是被大雪压塌。

  “直接损失600万元,清理倒塌变形的框架还要几十万元。” 张成宝说,学习技术、改变理念,干上现代农业,没想到农业还是很脆弱,跟以前一样靠天吃饭,明年一定买保险。

  为130多亩葡萄园买了保险的靳晓平一样高兴不起来。“损失四五百万,保险能赔付100多万,远不及损失的一半。”去年他自费两万多元,加上政府补贴的5万多元,总共投入7万多保费,而每亩大棚最高赔付1.05万元,而他的大棚光设施成本就有四五万元。“车险赔付能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大家愿意买车险,因为买了就后顾无忧。而我们就算买了农业险,也只是减少损失,没法托底。”靳晓平说。

  人保财险南京分公司农业保险部主管周永强介绍,保费等级不同,保额自然不同,设施大棚最高赔付能达设施成本的70%,而保费的2/3由政府承担,很多农户和企业还是不愿参加,也有农户退保,总认为保费迟早打水漂。

  据测算,大棚亩均设施成本10万元,最高保额7万元,加上薄膜,农户每亩大棚一年的保费要自行承担700元左右,100亩大棚要自掏7万元。

  现行的农业险多是政策险,最高保额只能达到大棚材料成本的七成,人工和沟渠、滴灌、通风等设施成本不列入保险,这也让参保农户感觉保障力度不够。有农户认为,买车险,如果几年不出险,保费会降低,农保就没有这个说法。保险界人士承认,现有农业险的设计确实远不如车险、财险等其它险种成熟。农业险风险高,保费率(保险费/保险金额)要比其它险种高出许多。

  不讲规范改设计,省钱不成反亏两三百万

  “我怎么会知道雪会这么大,下次再不敢了。”90后梅秋懊恼地说,花了两三百万元,上了人生宝贵的一课。这位姑娘抓住都市人渴望有机食品的商机,说服父母拿出做生意的积蓄,投入1000多万元,在六合流转500多亩土地,去年初办起秋菊生态园。

  梅秋的规划很美好——大棚有果有菜,棚外有鸡鸭鹅羊,春见桃花,夏赏荷花,冬天还有红灿灿的草莓,有游客来喝一碗鸡汤,临走再把后备箱塞满没有农药的菜和成天跑的鸡。

  50个大棚全部被雪压塌,一场大雪撕碎梅秋的梦。梅秋的大棚全是钢架大棚,农民称之为“8332”棚,即棚宽8米、高3米,钢管直径32毫米,这场大雪压塌的多是高架棚、连栋大棚,而钢架大棚倒塌的极少。一路驱车而行,路边众多钢架大棚巍然而立,不见受损。为何梅秋的棚全部倒塌变形,无一幸免?农技人员现场查看发现,她的棚要比标准“8332”棚宽出一两米,高度要矮数十厘米。农技人员解释说,这种结构不利于雪的滑落,容易被外力压垮。

  梅秋说,当初以为大棚只是为了保温,想要节约成本,就擅自改变钢架棚的结构。

  王红梅认为,年轻的梅秋虽然满脑子有机农业,但依然有明显的小农意识,而做现代农业,凡事要讲规矩,要有规范意识。

  记者走访六合部分家庭农场得知,各家受灾情况不一。有的农户因雇佣山东农民,有大棚加温、放弃农作物等应对暴雪的经验,损失较少;也有的农户眼看着大雪压垮大棚,始终手足无措。农业应急预案,还要进一步完善做实。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