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文化产业有何发展趋势?由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紫金文创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的“智库对话2018:年度回顾与展望研讨会”1月7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数十位专家学者针对中国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真知灼见。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向民教授指出,中国正在从追求物质财富的物质经济时代真正迈向精神经济时代,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想象空间,未来文化与科技、一般企业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将会进一步加深。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专委会副会长向勇教授认为,2018年后中国文化将从文化产业时代走向文化经济新时代,文化经济的动能在于文化产业版权、大数据等的贡献,体现为文化向各领域渗透。这一阶段应建立符合文化经济新时代的法律规范,密切关注互联网文化消费趋势。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专委会副会长尹鸿教授提出,政府、资本以及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出现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三股力量,文化发展应从硬实力向软实力过渡,要从产品经济向版权经济改变,文化产业应围绕国有文化资产、市场乱象和准入程序进行必要的改革。
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专委会副会长顾江教授提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认知扩张阶段、认知阶段,质量改进阶段,产业结构提升阶段。纵观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未来中国文化产业迈向文化经济新时代,政策应更具有弹性和有效性,产业灵活性应表现为时段的有效性和精准投向的策略安排。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专委会副会长单世联教授认为,文化经济应注重文化艺术的内容、意义、风格、形式向整个经济领域的渗透,这一过程中,文化的泛化必然导致文化的意义风格的稀释,文化本身要来引领推动经济,要有丰富的、强大的、充沛的文化意义。展望未来,一是要把文化产业从文化经济方面进行考虑,二是更多的推动文化向经济的渗透,用文化来改造经济,三是要鼓励繁荣我们狭义的文化艺术的生产,要多从当代寻找文化资源。
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的专业委员会,也是第一个全国性文化产业学术团体,致力于推动文化产业教学科研与业界的互动融合,服务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文化智库建设。其理事由来自包括21所双一流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港澳台大学的53位学术带头人(包括长江学者)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