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地方高校应该主动回应新要求,培育新特色,调整优化学科布局,紧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要明确办学特色,突出应用型。根据高等教育的外部规律性,地方高校是应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自诞生之日起便打上了深深的地方性烙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时代更加强调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要自觉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美好期盼来审视,明确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其服务地方的优势。地方高校应注重培养有别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满足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地方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科研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取向与地方产业的结合度,都应凸显应用型这个标签。淮海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一直坚持海洋特色鲜明、区域优势显著的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办学定位,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要凝练学科特色,对接产业链。学科特色是一所高校最为核心的特色。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要体现地方特色,关注特色行业的发展趋势,体现本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契合地方发展对重大研究成果的需求。淮海工学院发挥地处海滨城市区域优势,注重培育海洋特色学科,“海洋科学与技术”作为江苏省唯一的海洋类学科,被列入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学校大力推进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工程与装备、海洋经济与文化等特色学科建设,“海洋经济与临港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发展”项目,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使学校学科链与地方产业发展实现了有效对接。
要注重服务特色,体现创新性。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地方高校要瞄准地方需求,用创新成果引领区域发展,在服务社会中与地方发展互惠互利。“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被写入十九大报告,这也对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指明了方向。地方高校应该发挥科研和人力资源优势,以地方特色和决策需求为出发点,以地方实践为基础,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自身学科和专业优势,创办具有地方特色、支撑地方需求的研究机构,为地方政府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科技攻关服务,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和参谋部。当然,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涵盖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要不断创新服务形式。高校可以将自身资源向社会开放,将图书馆、体育场、科技馆等学习生活设施向公众开放,缓解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要培育文化特色,彰显包容性。地方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大学文化可以选择吸收其中的养分,将其作为大学文化的组成部分。大学文化同样对所处区域的文化建设有着很大影响,作为大学教师本身就是区域发展中文化的创造者,他们向社会输出文化和人才,输送新思想、新知识、新理念,从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促进区域发展和区域文化的提升。地方高校应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做地方文化的引领者、地方文化的诠释者、地方文化的辐射源,促进地方文化可持续发展。面对新时代发展要求,淮海工学院及时凝练了勤勉自强、敬业奉献、山容海纳、守正求新的新时期“淮工精神”,就是要与连云港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文化气质和谐共振、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