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沪宁杭城市市容景观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新华日报2017-12-26 15:20:56

  原标题:南京明年600条街巷整治不搞大拆大建“微出新”,留住背街小巷老味道

  沪宁杭城市市容景观研讨会日前在南京举行。新华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2017年南京启动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工作,全市573条街巷实现“洁、净、平、亮、序”,明年还将实施600条街巷的精细化整治。如何打造更高品质的背街小巷?与会专家认为,一座城市的背街小巷整治,要用系统化思维思考,尊重街区历史和原住民需求,突出特色,避免“大拆大建”,更不能“千街一面”。

  尊重街巷生态,避免“千街一面”

  22日,新华日报记者来到南京迈皋桥街道老街,仿佛穿越到了民国街巷。只见每一栋楼外立面都变成了民国建筑风格,菜场门口的商铺,也如同照片里民国模样。菜场对面,长亭依依,市民正沐浴着阳光;街尾长长的文化墙上,图文并茂地讲述迈皋桥地名的来源——原来这里叫“买糕桥”。

  南京迈皋桥街道这条老街,长1.3公里,自上世纪30年代就有,到上世纪90年代左右,渐渐变为违建乱搭、污水乱排、杆线乱架的老街。在背街小巷治理过程中,迈皋桥街道突出特色,打造出一条清新别致的民国风情街。

  “街巷整治,不能同质化。”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丁勤华笑言,沪宁杭3个城市很多地方很相似,包括设计、色彩等,一些出差的人,一觉醒来,常常不知在哪个城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屠曙光也有同感。他说,街巷是城市文化重要载体,尤其对古城南京来说,每条街巷都有讲不完的历史故事、文化等,应该尊重街巷的原生态和原住民。东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崔天剑说,南京的很多街巷承载着各自的文化特色,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在整治的过程中,不能一味考虑商业化,应该结合街巷的历史和建筑的功能,彰显文化特色。”

  挖掘老街历史、将文化植入此次治理,正是迈皋桥街道老街治理定位。迈皋桥环境综合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杨小梅告诉记者,此次整治,在不进行大规模动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城市“微更新”,比如在保留菜市场的同时,把外围改建成商铺,再引进老字号餐饮企业和品牌,既方便了居民,也与民国怀旧特色相得益彰。

  南京城管局市容景观处处长王吉贵说,2017年整治前,南京明确街巷所要表达的城市元素和基本色调,按照“一路一策”的原则进行设计,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南京特有的文化元素。明年“凸显特色”仍是一大亮点。

  满足功能需求,避免“涂脂抹粉”

  22日下午,来接学生的家长车辆陆续占满了南京龙蟠里,“再过半小时,这路就水泄不通。基本每天都如此。”南京市鼓楼区华侨路街道城管科科长张伟说。龙蟠里是南京汉中门附近的一条小巷子,东头接江苏省人民医院,西头则是南京29中所在地,小巷交通繁忙,周边居民出行困难。

  这样人口密集的典型街巷,如何整治?东南大学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高崧认为,街巷整治首先要还原它原始的功能,最重要的就是交通功能,阻碍交通的设施、行为都应该清理。街巷整治还要避免使劲“折腾”“涂脂抹粉”,除了一些有文化内涵的街巷需要重点打造外,大部分的街巷实现“窗明几净”就是最高境界。

  新华日报记者22日现场采访发现,南京按片区整治的街巷,一边整治一边实施精细化管理;部分纳入2018年计划的街巷,目前已提前启动整治。

  “对市民来说,交通畅通、街巷整洁,这些功能要素,是我们这次出新的关键词。”张伟说,龙蟠里改造虽是明年的任务,但道路施工、强弱电、市政路灯等4家施工单位已进驻龙蟠里。为了少影响市民日常生活,华侨路街道执法中队每天都要检查,街道协调施工单位规范有序施工,同时取缔了两个无证经营早餐店,并着手拆除两处违建,满足市民的通行需求。

  “街巷整治后续管理也要跟上。”据南京市城管局副局长靳楠介绍,南京对每条整治好的街巷配一名“街巷长”,挂牌公示,市民发现问题可随时找“街巷长”。“街巷长”一人总负责,城管执法人员、社区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停车管理员、环卫管理员对“街巷长”负责,发现任何街巷管理问题,齐心协力迅速解决。

  “匠心”独运,才能大放异彩

  “街巷出新,也需要‘匠心’”。屠曙光说,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如果没有用工匠精神去做,是完不成的。今年南京茶南街道出新施工到一半时,发现实际成品和效果图不太一样。导致信息误差的元素很多,但施工质量是主因,管理者专业性缺乏也是因素。

  “明年南京还有600条背街小巷要整治,如何避免类似的尴尬?”在屠曙光看来,管理者尤其是一线管理者要“专业”,“作为一线管理者,如果施工现场出现问题,工人一定会问你,让你拿主意。”因而,一线管理者要有专业知识,他建议对一线管理者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屠曙光认为,作为管理者应该有预判信息误差的能力,将误差值降到最低。“要接地气,尊重街区原生态文化,尊重建筑原来的格局。”屠曙光说,“因为街区有了历史、文化、原住民,才能构成街区自身的老味道。”

  “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干。”高崧也强调, 街巷是文化沉淀下来的载体,涉及到建筑学、色彩学等各种专业知识,“要了解每条街巷历史,知道街巷每一栋建筑的风格,根据它的格局、材料等施工,南京街巷出新才能大放异彩。”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