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未来三年宿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年递增10元左右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有效应对宿迁人口老龄化,事关宿迁市发展全局,事关百姓幸福。11月底,宿迁发布《宿迁市老龄事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将利用三年的时间,围绕八大方面任务,推动宿迁老龄事业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让老年人乐享美好生活。
行动计划背景 宿迁拥有187个养老机构3.1万张养老床位
《关于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在“十二五”期间,随着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宿迁从“顶层”发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妥善解决兜底失能特困老人长期照护困难,进一步完善兜底保障服务。
《行动计划》显示,截至2016年底,宿迁市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87个,其中,公办公营养老机构(乡镇敬老院)110个、公建民营和民办养老机构77个,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352个,社会养老床位总数达到3.1万张,其中,居家养老服务床位数0.8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9.64张。
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促进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年精神关爱工作持续开展。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宣传和教育,全社会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治意识显著增强,老年群体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虽然宿迁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宿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加快老龄事业创新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预计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突破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8%左右,“未富先老”的格局形成。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家庭小型化、少子化趋势更加明显,老年人需求多元化和保障多重化问题更加突出,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等方面的任务更加繁重,老年人权益保障、社会参与、社会优待和精神关爱有待进一步加强。
行动计划目标 基础养老金按规定每年递增10元左右
养老院有了医务室,专业医生几分钟内就能赶到现场。对于这样的养老方式,不仅让老年人的健康得到了保障,也让老人的子女吃了定心丸。医养结合是近年来日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未来宿迁医养结合如何发展,也被写进了《行动计划》中。
《行动计划》提出,老年健康保障取得突破,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进一步发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
为了让养老服务能力和供给水平进一步提高,《行动计划》还提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养老服务信息系统覆盖率达到95%以上,千名老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数4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比例达到50%以上,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率达到95%以上,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
在宿城区康乐老年公寓,暖洋洋的阳光、安静的小院子,七八位老人聚集在一起开心地交谈着,享受着快乐的生活。因为老年公寓新增了娱乐室,午饭过后,娱乐室内热闹非凡,打牌的打牌、健身的健身、看电视的看电视……
如何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行动计划》制定了一个目标:参加老年学校学习的老年人比例达到20%,社区(村)老年文化活动场所建有率达到95%以上,社区(村)老年健身场所建有率达到95%以上。
此外,三年期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按规定每年递增10元左右。
行动计划任务 8大类28个子项部署未来三年老龄事业发展
老年社会保障、老年健康保障、养老服务保障、老年宜居环境、老年产业发展、老年人精神关爱、老年人社会参与、老龄科学研究……在《行动计划》中涉及主要任务共有8大类28个子项,这些任务对宿迁未来三年老龄事业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部署。
如在完善困难老年人救助制度方面,宿迁将把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落实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老年人供养政策,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完善供养标准增长机制;将城镇户籍居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纯老年人户优先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
在全面加强养老机构医疗能力建设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全市所有的养老机构按照标准内设医务室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约。鼓励养老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按标准设立护理站,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服务相互衔接的服务模式,实现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便捷对接;大力拓展医疗机构为老服务功能,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为行动不便的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开展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普遍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95%的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要设立适合老年人的康复场所。
让老人生活舒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活环境是否宜居,而这一点在《行动计划》中也有体现。《行动计划》提出,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加强街道、社区“老年人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对新建住宅项目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对社区无障碍公共设施、公共绿地、老年人专用公共休息区、老年人体育健身设施、养老服务用房等方面的需求;对老旧小区,按照方便实用、就近就便、功能配套、资源整合的要求,推进老旧小区适老化公共设施改造。有序开展与我市老年人口比例匹配、软硬件服务配套完善、符合老年人生活需要、满足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需求的住宅小区(社区)的建设和改造,在2017-2020年,每年至少启动1个新建适老住区和1个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