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字号博览会上记者细细探访—南京老字号,这样传承与转型
8日,老字号博览会现场精美的丝绸制品展现着中国优雅独特的气质与风韵,让人赞叹不已。董家训 摄
一个老字号就是一个故事。金线金箔、马祥兴、小苏州、吉祥云锦……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是南京人不可言说的情怀,更是南京城从烟雨秦淮、十里桃花中从容走过的百年记忆。
上周末,2017中国(江苏)老字号博览会暨老字号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南京展区被设计成一道古老城墙。顺着城墙根,“老字号”鳞次栉比,记者放慢脚步,探寻这些企业的前世今生与转型轨迹。
传承:只有创新才能永葆青春
中国金箔发源于南京,南京金箔源于栖霞区龙潭。本次老字号博览会上,龙潭的南京金线金箔总厂是被授牌的首批江苏老字号之一。
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厂长陈栋介绍,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前身当年是为江宁织造府服务的,工厂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金箔生产遗址。“我们厂的‘龙凤’金箔是老字号,我们的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厂里有数位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大师坐镇。”他说。
但在陈栋眼中,传统技艺要保持生命力,必须创新。这些年,经过自主研发,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开发了一种两面涂有特种耐高温胶层的新型乌金纸,这种纸可承受千百万次的锤打而不变形,使夹在其中的金片逐渐延展成箔,厚度仅为0.12微米。在乌金纸的帮助下,南京金线金箔产品质量升级了,出口到欧洲、亚洲。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该厂的业务范围也拓宽了,除了用在家居装潢、寺庙等传统领域,还延伸到化妆品、食品等各种领域。
南京日报记者了解到,当前南京一批老字号企业在新零售大潮中搏出了新天地,如中央商场、新百、工农兵等。2014年,三胞集团成为南京新百第一大股东,借助民营上市公司的国际化视野、雄厚的财力,新百不断调整转型业态,2016年净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9.14%。“工农兵”诞生于1953年。2003年,江苏华瑞国际集团在“三联动”改革中收购了“工农兵”品牌。2003年“工农兵”年销售只有两三千万元,现在年销售已达5亿元左右,三成商品销往海外。
不过,“老字号”们遇到的麻烦也相似。陈栋说:“比如,在淘宝等渠道上,有人盗用我们的品牌,打假耗费精力。再比如,手工艺人‘断层’了,年轻人不喜欢干,只有一批老人在坚守。作为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很重。我们一方面会自我克服这些困难,另一方面也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护。”
抢救:嫁接大企业资源,“重启”老字号
市老字号协会资料显示,南京刚解放时全市有1万多家老字号,目前登记在册的老字号103家,含正在经营和虽然停业但字号仍保留的,涉及百货零售、黄金珠宝、餐饮等十多个行业。
几十年下来,南京的商圈几经变迁,城市改造中很多曾经在新街口、鼓楼、湖南路的老字号从南京人的生活中消失。不过,在市老字号协会的推动保护下,一些老字号又“复活”了,比如餐饮企业德意园、韩益兴、老万宝银楼等。
起源于清朝的裕丰祥绸布庄今年也“复活”了。裕丰祥起源于清朝末年的苏州盛泽镇,1906年,宋友梅和几个股东在南京集资创办了裕丰祥绸布庄,该老字号消失于上世纪,但字号被老字号协会保留。2013年,江苏省苏豪丝绸有限公司向南京老字号协会收购了裕丰祥品牌。
苏豪丝绸公司相关负责人余歆妍介绍:“经过这几年紧急工艺恢复、史料查找,今年5月,我们在秦淮区国创园开了一家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展、销、体验为一体,在这里裕丰祥重新和南京市民见面了。”
南京日报记者看到,失传的经典面料“罗”在这里被恢复,曾消失了的“宁绸”、“宁缎”,被打上“裕丰祥”的品牌重生。老百姓可以在这里定制一件手工旗袍,也可以选购他们和南京博物院合作的各种丝绸文创产品。
专家建议:让年轻人喜欢才能传承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会长顾江说,顾客的口味会变、审美会变,企业有生命周期是很正常的,能存活下来的老字号都是“英雄”,因为它们战胜了生命周期。
但要想活得好,还需破解几大瓶颈。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老字号的短腿:工艺落后、技艺流失、品牌管理意识薄弱、传播推广媒介单一、品牌文化创新缺失。现阶段,寻找品牌存在的问题,寻求品牌创新发展的具体对策,是传承复兴老字号的重中之重。他建议,老字号要善于利用传播媒介的驱动,带动品牌文化的多重运用,同时拥抱互联网营销创新模式。
“我是南京人,小时候的很多老字号现在不见了。我想说,很多老字号企业家有人文情怀,有原生态的记忆。但是传统技艺,必须和现代化手段、技术结合。如果你的产品只是为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创造,年轻人不喜欢,那如何传承?”顾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