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南京“两落地一融合”向纵深推进

南京日报2017-12-11 09:26:10

  原标题: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南京“两落地一融合”向纵深推进

  刚刚在南京结束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11月底签约落地南京的清华南京智能制造研究院已经迫不及待地搭起展台“自我吆喝”。“股权分配已完成,12月底注册完毕,预计2018年就能孵化和聚集一批智能制造相关企业。”研究院总经理何斌自信地说。 

  为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两聚一高”决策部署,发挥南京的禀赋优势,南京提出实施“121”战略——建设一个名城,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两个中心,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把南京建成最鼓励创新、最适合创新、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城市。 

  2018年9月底,南京启动“两落地一融合”(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工程,作为建设创新名城的具体抓手。时隔不到两个月,市委市政府举行“两落地一融合”工程第一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首批31个新型研发机构项目在会上签约。近期,已签约的新型研发机构纷纷装修进驻、招才引智、核名注册,标志着南京“两落地一融合”向纵深推进,创新名城建设渐入佳境。

  已签约新型研发机构正紧锣密鼓推进 

  新签约的31家新型研发机构,将把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含金量高的创新成果用全新的方式推向市场,实现企业化和产业化。 

  “研究院已经注册完成,运营公司也成立了,一切都在紧锣密鼓进行。”自11月28日和南京江北新区签约共建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以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游石基就一直在南京忙碌着。 

  他介绍,研究院将为清华大学高分子所和清华海归提供技术转化平台,首个项目瞄准芳纶高科技合成纤维。江北新区专门为研究院提供了16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为了节省时间,研究院采取边装修边工作的模式,预计等明年3月办公楼装修完成时,产业化也将有突破性进展。 

  南京工业大学是我市较早探索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的高校,由其参与建设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是新签约的31个新型研发机构之一。 

  所长邢卫红介绍,研究所是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首批专业研究所,通过“一所两制、统一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搭建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平台。11月,南京江北新区、膜所团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南京工业大学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资源整合,以股权为纽带组建混合所有制研究所(南京工大膜应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形成以科研团队为主体,高校院所、地方平台、社会资本等各方参与的利益共同体。“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新型研发机构,形成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果转化新模式,引领南京膜产业发展和支撑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邢卫红说。 

  相比于膜科学研究所这样的本土转型,签约落户高淳区的浙江大学苏工院南京健康产业研究院则是崭新的外来面孔。 

  操盘该新型研发机构的是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叶继术,他同时兼任新成立的南京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他告诉记者,与以往的研究院不同,研究团队价值实现的方式不是单纯拿工资,而是股权激励。在人事管理上,实行全员企业化管理,实行以股权激励为核心的创业导向和薪酬制度,呼唤实现价值梦想和创富梦想的人。实行创新和创业联动的人员无缝流动制度,只要研发或转化需要,研发人员随时可转到研究院,也可从研究院随时转到企业。

  新型研发机构新在哪里?

  何为新型研发机构?最近,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和南京市科技信息研究所联合发布专题研究报告称:新型研发机构是以支撑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多主体方式投资、多样化模式组建、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化模式运作,集高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为一体的混合所有制形式的创新机构。 

  在南京的实践中,新型研发机构把握了以下几个要素:一是依托高水平的学术平台,技术要国内领先。二是平台上的成果是可以产业化,有市场需求的。三是通过多元所有、混合所有制形式组建企业化公司。四是发挥团队的作用,突出人才团队的价值,团队占大股。五是给这个团队配社会资本,要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六是政府帮助开拓市场,提供服务。核心是把市场的力量发挥出来,把体制机制的活力激发出来,让技术成果在很短时间内走向市场。 

  传统研发机构往往承担了众多社会职能,掺杂了多种因素,导致功能定位不清。南京此次建立的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在机构功能定位上区别于传统研发机构,不仅开展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还更加关注前沿研究及注重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南京如何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专家提出了建议: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确立人才(团队)持有多数股份、政府投资平台等参股的多元股权结构。紧密围绕产业和企业发展需要,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既懂技术又懂市场和管理、善于发现并利用市场机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通过提供高水平的技术开发、管理咨询、融资等科技服务,支持创新创业,孵化优质企业;发挥国际和国内科技合作的桥梁作用,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基地作用,使其成为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的蓄水池,成为利用国内外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的纽带等。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向瞄准主导产业 

  上个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和《南京市科技园区整合设立工作方案》,提出构建“4+4+1”的全市主导产业体系,即:打造新型电子信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四大主导产业;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和科技服务、文旅健康、现代物流与高端商务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探索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同时,按照“一个牵头园区、一个管理机构、一个国资平台、一个主导产业”,整合设立15个高新园区。 

  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南京将围绕“4+4+1”产业方向,进一步强化高新园区作用,指导园区聚焦主导产业,差异化布局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育更多优质项目,努力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到2020年,南京将建立以提升区域技术服务能力和促进成果转化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形成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领军型企业的梯次成长链。 

  对于这批全新面孔的新型研发机构,各区积极性颇高。 

  白下高新园区管委会主任於朝勇介绍,白下高新园区和相邻的南理工已合作多年,但多为建载体的传统合作,而这次签约共建的南理工VR研究院则将通过市场化模式,将南理工的技术、团队导入园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南京日报记者了解到,还有更多新型研发机构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计划作为第二批签约项目。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