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师创业经历可以评职称 学生课程融入创业创新教育 南理工打造特色双创基地
11月30日上午,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创业园负一楼“自助打印店”内,挤满了排队打印的人。与其他打印店不一样,这里不需要把自己的文档输入店内电脑,只需要扫描一个二维码,上传自己的文档,ATM机一样的自助打印机便可以把资料“吐”出来。
这个名叫“云打印”的项目主人是南理工经管院的毕业生郭东旭。
郭东旭介绍,这个项目源自自己在校期间的切身体会,“打印店里永远都有很多人在排队”。于是他想,能否把打印业务搬到网上,坐在宿舍就可以把材料发过去,网上付款,打好了直接去拿。2016年初,有了这个想法的他找到了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
郭东旭坦言,进行创业与校内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有关。
南京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南理工已经将创业创新教育融入学生的培养全过程。学校构建了“必修+选修”、“线下+线上”的创业创新课程体系,形成了由基本课程、创业模拟、专业教育、经验传授4个模块19门课程组成的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创业创新方面的课程有103门,还成立了创业教育学院,开展各种模拟教学活动。
学校给创新创业的学生、老师提供了全方位服务。
郭东旭介绍,创业之初,科技园不仅给他提供场地,帮他完善创业方案,设计盈利模式,很多技术难题在学校研发团队的帮助下也得到了解决。仅仅4个多月,他的第一台自助打印机就面世了。这种打印机目前已经进入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众多高校,总台数100多台。他说,南理工这家“自助打印店”是项目的第一家旗舰店,接下来,还会在其他高校开一些旗舰店,满足装订等多样化需求。
南理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和义博士经过10年研发,成功获得了“细直径氧化锆纤维及纤维板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学校相关部门主动包揽了申请专利、找投资人等关联服务。“从项目签约、洽谈到后期合同、学校和个人的股份比例等,都是学校在牵线搭桥,校长还帮我在溧水找到了合适的厂房。”刘和义说,如今他的公司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
“学校还创新机制,支持教师创业创新。”南理工发展规划处处长戚湧教授说,为了鼓励老师创业,加强校企互动,南理工明确规定了两个70%——教师以技术成果作价入股创办公司,占股比例最高可达70%;横向科研经费结余入股创办公司,占股比例最高也可达70%。学校同时规定,教师创业经历可用来评职称。
为加快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南理工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专利超市。专利超市实现存量专利和委托专利的分别类、分层次管理。依托专业手段,对专利进行价值分析和评定,建立全面价值标签;实现专利管理者对专利的状态、价值情况等一目了然;保证需求者进入专利超市可快速找到目标专利,促进专利交易,建立专利运营新模式,实现公司对专利的100%处置权。
在创新机制和创新服务的推动下,南理工多个研究成果成功转化。
王克鸿教授在先进焊接和成型技术领域拥有的30余件发明专利,已在国防、高档装备、能源、材料、轨道车辆等行业的50余家大、中、小型企业得到应用,新增产值约20亿元;杨树林教授团队通过“一种重组人源担保及其制备方法”“类人胶原蛋白基因、其不同重复数的同想串联基金、含有串联基因的重组质粒及制备方法”发明专利,与江山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项目产业化,公司市值达千亿元。
“接下来,学校着力将双创基地打造成创业创新人才培养集聚地、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地、军民融合发展策源地。 ”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岩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