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全国翻译学者在南京探讨“文化走出去”

新华日报2017-11-23 09:31:47

  原标题:全国翻译学者在宁探讨“文化走出去” 讲好中国故事亟需提高话语水平

  中国思想文化如何走出国门,“中国关键词”如何打造?第三届“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南京大学召开。与会专家认为,汉语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不再是过去的吸收性语言,构建对外传播的中国话语体系,翻译家应学讲“中国故事”,建立统一的术语翻译标准。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裴亚军说,从明末清初,我们开始大量吸收外来的科技词语,如今我们作为科技大国,如何将自己的科技成果的概念进行消化,促进全球科技交流和发展,让民族语言占据科技制高点,是摆在面前的紧要任务。“最近我们刚为元素周期表四个新元素进行中文命名,汉字选用和新造都要符合中国语言文化的思维方式,此外,我们古代科技文化,比如说阴阳、周易、黄帝内经,都需要突破文化的瓶颈和障碍,形成统一的术语翻译标准。”

  教育部语用所研究员冯志伟教授认为,正如“中国梦”“不忘初心”等新词已经走入世界视野,话语体系承载着一个民族国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传统文化作品的翻译和传播方式还饱含争议,海外译者对中国作品进行删减改写,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比如《红楼梦》目前有3个影响较大的英语版本,但基本是“改写”了小说,把一些中国民俗换成了外国文化的词汇。莫言作品的译者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对莫言原作进行大胆删改,迎合了西方读者的阅读趣味,这固然说明了译者的功劳,但也需要进行冷静分析。“如何既让西方读者读懂和接受,又保留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而不是迎合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一味屈从或归顺西方的阅读习惯。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魏向清教授说,译者只有深植中国文化,全面理解后才有可能再现和传递原作的精神纯度,真正使得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