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德美江苏:用榜样的力量引领社会道德新风尚

中国江苏网2017-11-23 18:04:36

  原标题:紫金e评|【德美江苏】用榜样的力量引领社会道德新风尚

  英国教育家塞修尔·斯迈尔斯在《品德的力量》一书中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国家的强大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良好公共秩序的建立和维护,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保障,更需要精神上的引领。当我们身边令人感佩的事迹、让人崇敬的精神、心中景仰的目标越来越多,社会就越会充满正能量、人与人之间就越充满信任、越让人留恋和向往,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如同一面旗帜,释放出无形的感染力,引导着人们为了共同理想努力奋斗。执着于“国之所需,我之所向”的钱云宝,面对碳纤维技术被国外封锁,我国国防军工重大项目遭受经济和技术双重打压的困境,毅然投身国产碳纤维研发,十年累计投入46亿元,为做强国产碳纤维产业作出贡献。被誉为“永远绽放的天山雪莲”的王华响应党的号召,远赴祖国边陲,支援新疆建设,因公殉职,将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援疆事业……他们虽然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经历,但却有着同样的信仰、同样的追求、同样的忠诚,并用最真实的故事竖起了一面旗帜,告诉广大群众,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是什么样的,最朴实、纯粹的公仆本色是什么样的,最崇高、坚定、执着的信仰是什么样的,为广大群众奋力前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榜样的力量如同一把火炬,燃烧出光芒,照亮人们前行的路。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在当今社会,各种价值观念不断涌现,各种思想观点相互碰撞,而越是价值观多元多样,就越需要有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就越需要在众声喧哗中发挥榜样的力量。“希望老人”周火生20多年如一日,先后99次深入安徽金寨老区捐资助学,兑现自己“绝不让一个烈士子女失学”的承诺。54年如一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赵亚夫致力于农业科技成果研究、普及、转化,把兴农富民作为不懈追求,带领数十万老区农民实现了“小康梦”……事实上,榜样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不求轰轰烈烈的业绩,持之以恒默默奉献,在平凡中孕育了非凡。这种坚守和执着,是那样的简单而真实,那样的平凡而伟大,却最是打动人心、震撼灵魂。

  榜样的力量如同一面镜子,照出自身的不足,引领全社会见贤思齐,向先进学习、向榜样靠拢。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挪椅子,扶老人,坐身边”的一连串动作持续刷屏,透过镜头,人们看到了尊长敬贤的情怀。这不是简单的“你请我让”,而是一种直击人心的精神力量。“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暖心感人的片刻自然在无限的网络空间中形成了暖流,荡漾在无数网民的心田里,积淀在我们奋发的事业中。88岁高龄的方敬老人,从上海华东师大退休后回到赣榆老家的小渔村,捐出200多万元资助当地孩子上学,培养出140多位大学生,4位硕士,2位博士。通过方老的努力,村里“上学不如上船,读书不如赚钱”的老观念没有了,村风民风逐渐好转……以榜样为镜,就能够更好地向榜样对标,提高文明素养,把江苏的每一寸土地都培育成最好的文明“土壤”。

  榜样的力量如同一袋种子,把“美德”的“种子”撒进了人们心田,春风化雨、生根发芽。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贴心女儿”周长芝从事教育事业23年,担任过4所中学的校长,为传承母亲大爱,辞去中学校长职务,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四代人倾情奉献,几十年如一日大爱无疆,践行了“多做好事多行善,善事当行孝先行”的好家训。“磨刀老人”吴锦泉用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辛苦钱捐助他人,自己却省吃俭用,家里住的还是40年前盖的3间平瓦房,没有像样的电器,衣服、鞋子都穿了很多年,有些已满是补丁。他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港闸区五星村成立“锦泉一元爱心社”,1000多户农民先后捐款14.54万余元,帮助村中困难户;南通市红十字会创建“磨刀老人微公益基金”,共收到各界捐款200多万元,用于帮助特困老人、贫困学子等;“磨刀老人”被注册为江苏省首个公益商标……如果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那么在人们心田播种真善美,我们收获的必将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实现伟大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精神支撑是比物质保障更为强大的力量源泉。跨越复兴路上的“雪山”“草地”,攻克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弘扬社会新风尚,引领我们继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路上砥砺奋进、坚定前行。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