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11”预售制推动供应链变革 按需备货,厂家不再“赌库存”
“双11”是下半年电商的重头戏,对于很多卖家来说,应对这场一年中最重要的“战争”,光是“备货”环节就愁煞人。2017年因为预售制度的设定,越来越多的企业吃下了“定心丸”,一定程度上的按需备货,让很多企业的供应链环节发生了很大变化,组织生产从“看天收”变成了“大数据”分析。
智能家居机器人公司“科沃斯”集团的数个天猫专卖店客服人员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不间断和顾客沟通预售问题。粗略点数,在科沃斯科畅专卖店,9.8元的预售定金本月卖出了4947笔;科沃斯科瀚专卖店,一款扫地机器人产品本月有4886人支付了100元定金。科沃斯旗舰店的数据更夸张,爆款预售已经超出9万台。
2016年“双11”的日化用品预售“冠军”宝洁公司,2017年再次启动预售机制。比如,洗衣液支付10元定金可抵20元,本月一款汰渍9公斤洗衣液家庭装,已经预订出了9万多件。有了预售制度,来再多订单都不紧张,可以明确告诉消费者发货时间。
博西家电(中国)有限公司是总部设在南京的老牌外资企业,作为“双11”活动中的老手,对于预售制度给供应链带来的改变深有感触。该公司相关人士认为,预售机制对于厂商、电商平台和各个环节的供应商来说是共赢的机会,预售产品可能会占整个店铺“双11”销售的两到四成。
据介绍,一般来说,预售产品从10月20日左右就需要“上架”,此时距离“双11”还有长达20天的时间。对厂家、电商平台而言,预售机制可以拉长“双11”的预热期,实现多次促销。较长的预售周期会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访问,卖家和平台可以根据预售产品的热度进行大数据分析,调整并优化“双11”方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此外,通过预售机制的参与者,厂家还可以判断出产品潮流和价格趋势,便于做好次年的规划与安排。预售制度还可以帮助厂家更加有针对性地备货和推广产品,厂家再也不用“赌”库存了。
当然,预售机制并非完美无缺。厂家仍旧存在一定风险:预售阶段的主动权是在消费者手里,卖家面临着消费者改变主意的风险。
2017年是“双11”的第9年,这一年也被天猫称为“新零售元年”。在新零售时代,数据成了新的生产资料,算法成了重要的“流水线”,生产的组织方式发生了最根本的变化。新零售对工业时代传统的、垂直的、封闭的、线性的供应链结构,做了一次彻底的打散重组,它将形成未来网状的社会化合作的全新方式。业内人士称,2017今年的“双11”,将是对新零售的一次“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