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日前参加了“第十三期南京志愿服务者心声分享会”,分享会主题是:开展助老志愿服务,弘扬孝亲敬老美德。“不老爱情”老年人精神关爱公益项目团队、“益亩良田”乡村空巢老人关爱志愿者行动项目团队、“爱在夕阳”科技助老项目团队、秣陵敬老院五保老人分级心理服务项目团队,分别在本次分享会上介绍了本团队助老项目、助老成效、助老心得。一个突出感觉是:南京助老志愿服务越来越“精准”了。
高龄化社会和长寿时代已同时来临。《2016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近半个世纪人类预期寿命增长了5岁。2015年,全球人均寿命为71.4岁,中国人均寿命为76.1岁。这意味着,养老需求巨大与有效供给不足矛盾更突出了。所以民政部要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通俗地讲,就是养老服务不仅要有足够量,而且要“精准”。无疑,这也是助老志愿服务方向。
老人之需与公益组织之供精准对接,正是南京助老志愿服务最可赞之处。
一是“老有所求、我有所供”,更加注重精神关爱。助老实际上有三大方面:经济补助,生活照料,精神抚慰。过去,我们比较重视前两方面,精神抚慰是块短板,南京助老志愿服务正在补齐这块短板,比如“不老爱情”精神关爱公益项目,帮老年夫妇拍摄婚纱照、记录老人爱情故事,让许多老人体验到“青春”。为缓解空巢独居老人心理压力,南京不少社区还开通了“心连心”关爱热线,开设了“阳光心灵茶吧”。通过创新思路和办法,以专业化服务给老人更多精神关爱,方能处处见到“老有所乐”。
二是“老有所急、我有所供”,更加注重科技助老。比如“爱在夕阳”科技助老项目团队走入社区,以个性化教学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帮助老人掌握网络交流工具,等等。今天,许多老人之所以感到苦闷,已不是因为生活有困难,而是感到自己被时代淘汰了。年轻人乐于接受新工具,老人不善于使用新工具,差距就拉开了。老人若善于使用新工具,不仅生活会更便利,而且能更好地实现“老有所为”。“科技助老”,多多益善。
三是“老有所缺,我有所供”,更加注重关爱乡村空巢老人。“老去是一个团体运动”,这是说老人更需要群体活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供给不足、地域和经济局限,使得农村空巢老人更难融入“团体运动”。给乡村空巢老人更多关爱,让这个薄弱环节不再薄弱,关系到乡村老人幸福,更关系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持续发力。
“走对门、找对人、做对事”,助老志愿服务精准化不仅弘扬了敬老美德,而且为补齐养老短板,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