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江苏南京市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服务群众

南京日报2017-09-28 10:47:40

  原标题:法治阳光 照耀南京

(社会广角图文)江苏南京市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服务群众

南京市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服务群众。图为“美好生活 德法相伴——法润南京·2017春风行动”在桥林街道市民广场举行。 姚强 崔晓 摄

  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省委法治江苏建设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南京各项工作,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均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

  5年来,南京城市依法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司法公信力和权威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逐年攀升。作为全国普法办联系点城市,我市勇于探索,创新实践,多次在全国、全省会议上介绍经验,法治建设整体工作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城市领先水平,多次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

  立法先行,地方立法质量显著提高 

  法治南京,立法先行。

  2017年8月1日,南京市制定的《南京市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个《条例》的实施,也让南京市成为全省率先由省辖市完成法律援助地方立法的城市。

  针对当下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事物,该《条例》规定和新增了较多内容,扩大了法律援助的事项范围、不受援助事项范围限制且免予经济状况审查的特困人群范围、法律援助的方式、受援对象类别,更多更好地为困难群众办实事。

  “《条例》关切民生,有很多亮点,如把公益诉讼纳入法援范围,从而实现了法律援助受援对象向社会组织的延伸。”市政协委员、公益律师李晓霞说。

  该《条例》实施不到一个月,即有许多市民受益。

  日前,高淳区法律援助中心成功办结一起赡养费纠纷案件。当承办律师把执行款支票交给腿脚不便的老人时,老人紧紧抓着律师的手,不断说着感谢的话:“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感谢你们,感谢政府啊!”

  受援人姓陈,今年87岁,共育有三子二女。2014年,受援人因身体原因住进养老院后,其中有两个子女不闻不问,拒不负担赡养费。无奈,老人将子女告上法庭,前前后后历经三次开庭审理,双方很难达成一致。

  前不久,接到老人的求助电话后,高淳区法律援助中心考虑老人行走不便,立即开辟绿色通道,安排承办律师提供上门服务,并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了对受援人法律援助申请的受理、审查、指派程序,并成功调解了这起赡养纠纷。

  这仅仅是南京市立法为民的一个缩影。

  5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抓住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城市治理中的难点,坚持听民声、纳民言、集民智,为民立法,在制定、修订26件法规当中,民生类法规15件,另有6件法规涉及民生改善。市人大常委会同时注重立法制度建设,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范,包括为建立健全执法检查、立法后评估、法规实施情况报告“三位一体”的法规实施监督机制等。

  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步伐加快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只有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才能真正凝聚法治之力,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为社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群租房管理难度一直非常大。近期,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出租房安全隐患和群租房扰民等重点问题,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全市出租房屋安全隐患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结合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推进出租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依法依规处置各类违法行为。

  市行动办联合市公安局、市房管局专门成立了203个专门检查组进行摸底排查,以出租房屋安全隐患和群租房治理为重点,开展出租房屋“拉网式”排查工作,对房屋使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全面排查。

  9月7日,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联合相关单位开展执法行动,对辖区内“城市蜗客公寓”群租房进行依法查封,及时消除了一处群居出租房屋重大安全隐患。

  截至9月20日,全市新登记出租房屋4万余户,集中整治群租房、违规出租的地下室和车库3816处,整改消防安全隐患2926个,查处违法房屋租赁972例。

  执法的同时,还必须要让行政权力“晒在阳光下”、“关进笼子里”,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南京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省政府“517”改革部署作为南京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本指针,进一步细化为具有南京特色的“1055”(10张清单、5项机制、5大体系)改革布局。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取消非许可审批事项,南京成为继天津之后全国第二座没有非许可审批的城市。

  5年来,南京市在全省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考核中一直名列前茅,是全省第一批率先完成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工作目标的城市。在去年省政府组织的“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工作专项督查”中,南京市获得第三方评估第1名。

  公正司法,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和灵魂。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2016年3月,一名四川律师给南京建邺区法院院长汪敏写来一封感谢信,通过一个特别的故事,充分展现了南京司法部门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

  来信者为四川知行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志宏,也是建邺法院去年审理的一起聚众斗殴刑事案件中一名四川威远籍被告人罗某的辩护律师。杨志宏在信中说,该案开庭前,他和被告人罗某都担心在南京人生地不熟,害怕法院会因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而重判罗某。

  “但在庭审中,法官不仅能够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认真听取辩护意见,而且整个庭审紧凑有序,彻底打消了我和被告人的疑虑。”杨志宏说,拿到判决书后,他看到文书说理清晰,并采纳了部分核心辩护意见,做到了罪刑一致。他和罗某都认为,这是一次公正的审判。

  5年来,南京市各级法院一直认真履行审判职责,司法公正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全市法院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100%。进京上访人数逐年下降,案访比为0.09%。201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司法透明度指数报告中,南京中院位居全国中级法院第8名。

  与此同时,南京市各级检察机关也在促进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坚持有罪必究、疑罪从无,仅2015年1月至去年8月,共纠正漏捕26人,以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不批准逮捕1221人。

  全民守法,法治氛围渐趋浓厚

  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实现依法治国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

  2017年9月,高淳首个法治文化体验馆亮相。作为面向该区公众开放的大型普法教育基地,这里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设有法润万家、预防腐败、文明交通、防范侵财、远离毒品、拒绝邪教等主题教育展厅,还可进行模拟驾驶等多项体验。

  南京高淳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注重互动技术,是因为法治文化体验馆主要面向青少年和游客,提高趣味性可让大家更易于接受法治文化教育,从而收获法治文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成效。

  5年来,南京市以增强全民法治意识、推进法治南京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保障和社会和谐为目标,不断提升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法治宣传教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如今,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法治氛围渐趋浓厚,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