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中信银行坚守“实业" 从容转型实现“提质增效 ”

国际在线2017-09-15 17:40:36

  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消息:金融脱离实体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即是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银行业提出的要求,也是银行健康发展的持续动力。

  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的中信银行,曾经的名字叫“中信实业银行”,三十年来,一直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致力于成为实体企业的“最佳综合融资服务银行”。

  中信银行董事长李庆萍女士向国际在线江苏频道表示:“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与银行业息息相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举措,将提升实体经济健康活力,也将为银行业行稳致远开辟更广阔空间。形势机遇面前,若不主动变革、积极对接,未来的市场空间将会越来越窄。”

  在深度根植于实业,专注于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中信银行也获得了自身的长足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中信银行已成为资本实力雄厚、总资产规模达5.6万亿、持续盈利能力强、员工人数近6万名、具有强大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国际化金融机构。

  “含金钥匙出生”的精品银行

  中信银行成立于1987年,是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家全国性综合性商业银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金融体系开始恢复和重建。邓小平同志提出:“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

  1984年末,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集团)董事长荣毅仁先生向中央专函申请在中信集团下成立一个银行,全面经营外汇银行业务。经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先成立银行部,扩大经营外汇银行业务,为成立银行作准备。

  1985年4月,中信集团在原来财务部的基础上成立了银行部,进一步扩展了对外融资、外汇交易、发放贷款、国际结算、融资租赁和吸收存款等全面银行业务。1986年5月末,中信集团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将中信集团银行部改组成中信实业银行。

  1987年2月28日和3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及中国人民银行相继批复同意成立中信实业银行。4月10日,人民银行颁发了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当天,中信实业银行召开第一届董事会,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任名誉董事长。4月14日,荣毅仁先生亲自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信实业银行成立,总行设在北京国际大厦。

  一名在中信银行工作20多年的老员工骄傲地向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中信银行当年的成立,那是一件非常震动的事。当时参加开业庆典的有杨尚昆、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信银行是属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的蓝血贵族,早期是写字楼银行、精品银行。”

  按照前国家副主席、中信银行名誉董事长荣毅仁先生确立的“面向全国,面向国际金融市场的新型商业银行”发展目标,中信银行从成立伊始,便以先锋者的姿态,紧抓中国改革开放机遇,书写了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例如,1987年12月,与美国惠誉证券合作开展民航租赁,成为国内第一家与国外公司合作从事飞机租赁的商业银行;1993年6月,代理中信集团在美国发行2.5亿美元扬基债券,成为建国后首家在美国代理中国企业发行公募债券的商业银行;1996年,牵头国内13家金融机构为伊朗德黑兰地铁项目提供了2.69亿美元出口买方信贷银团贷款;1998年,成为国内独家开展代收美国非移民签证申请费业务的商业银行;2003年,与俄罗斯外贸银行签署合作协议。

  股改及“A+H”上市的华丽转身

  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部竞争的压力也使得我国向现代商业银行迈进的步伐加快。为了适应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中信银行于2005年正式启动了改制上市的步伐。

  中信银行股份制改造前,一直是中信集团全资所属的国有企业。2004年2月末,我国监管部门全面借鉴巴塞尔协议,制定和颁布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要求2007年1月1日前所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都达到8%。面对监管要求,中信集团先后于2003年-2006年向中信银行进行五次注资,金额为人民币245亿元。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日益临近,国内银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005年8月2日,中信银行名称由中信实业银行变更为中信银行,定位于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形成公司和零售协调发展的业务格局。

  不过,中信银行“改名不改姓”。一方面,改名能更好的体现综合性商业银行的经营特色,更广泛地为社会各种行业、各类群体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中信银行”四个字结构简洁、特征鲜明,更加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称谓习惯。

  此后,中信银行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经监管部门批准后,中信集团与中信国金共同发起设立了股份公司。2006年12月31日,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设立,设立时总股本约为311亿股。其中,中信集团持有84.8%;中信国金持有15.2%。

  为进一步提升中信银行竞争力,2007年3月1日,中信集团向BBVA转让15亿股的中信银行股份,成功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其后,中信银行同BBVA在零售银行业务、公司银行业务、资金交易业务、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和客户管理系统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利用“外脑”弥补了此前业务发展的短板。

  2007年4月27日,在中信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中信银行成功在A股和H股同步上市,共筹资约448.36亿元人民币。中信银行此次发行上市在同业中创下了股改上市的最快时间纪录,同时也创下了最低的价格敏感性、最高的定价水平和创纪录的市场需求等多项纪录。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中信银行资本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股权多元化、经营国际化和治理现代化,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时期,中信银行逐步确立了“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追求滤掉风险的真实效益,追求稳定增长的市值,走在中外银行竞争前列”的理念,经营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上市十年来,中信银行的各项经营指标均快速发展。总资产从2006年末的7069亿元增长至2016年末的59310亿元,增长超过7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7%;净资产从318亿元增长至3792亿元,年均增长28.1%;每股净资产从1.02元增长至7.04元,年均增长21.3%;每股收益从0.12元增长至0.82元,年均增长21.6%。

  从容转型实现“提质增效 ”

  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下行、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跨界竞争对商业银行影响深远,给中信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信银行审时度势制定了《中信银行2015-2017年战略规划》,确立并清晰了发展战略,在转型发展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中等规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大型国有银行相比,在网点和人员数量方面不占优势,这是客观事实。为此,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走特色化经营之路,才能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银行董事长李庆萍表示。

  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中信银行的强项是利用综合融资服务能力,优化信贷等资源配置,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供需错配,同时把提供传统信贷与融资服务模式创新结合起来,实现从“融资”到“融资+融智”的转型。

  依托中信集团的优势,中信银行2016年牵头中信联合舰队与20个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对接重点PPP项目100余个,向456家企业提供综合融资5863亿元,同比增长58%。综合融资“柯桥模式”打响市场,构建了新型银政关系。

  同时,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中信银行还加快推进公司金融转型、零售二次转型和金融市场业务创新。

  中信银行秉承传统优势和基因,形成“以公司银行为主体,零售银行和金融市场为两翼”的业务结构。其中,公司银行业务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公司类存款业务保持市场领先,交易银行、债务融资、公募基金托管、国际业务等重点业务表现良好。零售版块以“最佳客户体验银行”为目标,重点发力薪金煲、出国金融等特色业务,信用卡业务收入对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度大幅提升。金融市场业务板块抢抓市场机会,通过搭建覆盖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加强产品创新,传统特色业务和新兴业务保持较快发展速度。

  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李庆萍也认为,高资本消耗、重资产运行的发展模式,不适应金融改革要求,也难以得到市场认可。因此,2017年中信银行加快“轻资本、轻资产、轻成本”经营转型,就是为了实现由“速度型效益”向“质量型效益”的转变。

  中信银行行长孙德顺也表示:“银行发展不唯规模论,而是把效益摆在首位,追求有效益、高质量的规模。”2017年上半年,中信银行主动降低表内外资产增速,压缩同业资产,实现并表总资产的下降,风险资产规模增速得到适度控制。在控制规模、主动“缩表”的同时,中信银行上半年资本消耗速度放缓,效益和质量得到提升。

  2017年6月末,中信银行总资产5.6万亿,比上年末下降2798亿元。结合监管导向,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在确保信贷资产投放保持增长的同时,中信银行主动压缩同业类资产和高资本占用的表外业务,应收款项类投资总额比上年末下降18.66%,承兑汇票规模比上年末下降22.51%。与此同时,中信银行ROE、ROA分别提升1.18个百分点、0.08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略降0.03个百分点,资本消耗速度大幅收窄,资本效率得到改善。(文 程迟 许小溯  编辑 李莹莹)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