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睢宁全域推进黄河故道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集约用地让农民获得更多红利
落实治国理政新方略
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
8月22日,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双沟镇官路集中居住区附近,新华日报记者看到,7月底种的3000亩鲜食玉米已长到半米多高。双沟镇副镇长刘静介绍,种鲜食玉米,土地溢出效益较好,“不加工只卖玉米棒,一亩地年收益1万元;深加工后,亩均年收益可达2万-3.8万元。”
这3000亩鲜食玉米,种在原官路、赵行等4个搬迁村庄复垦的土地上。2015年起,这4个村3000多户村民已陆续搬至官路集中居住区。目前双沟镇已规划建设4个集中居住点,可安置1万多户共3.5万—4万人。已搬迁村庄除复垦出3000多亩新增耕地,种植鲜食玉米,还腾出1400亩新增工业用地,吸引金宇航空有限公司、圆通物流园等项目入驻。
整村推进、集中居住、土地复垦、增减挂钩、集约发展……这是睢宁承担的国土资源部试点工程——黄河故道流域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系列举措。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全域地处苏北黄河故道流域,黄河故道流经该县全长69.5公里,沿线村镇经济水平低、村庄布局松散零乱,庄体地利用率低。“全县现有农村存量建设用地39.2万亩,户均1.3亩,农村占地总量及农户宅基地面积偏大。”睢宁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刘臣说,经测算,通过综合整治可节约农村建设用地20余万亩。
2014年,国土资源部、江苏省相继批复同意在睢宁全域开展黄河故道流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睢宁抢抓这一重大机遇,并依托该县承担的节约集约用地改革“多规合一”、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等多项部、省级试点,优化城镇布局,将全县400个行政村、2800多个自然村优化为232个中心村,形成1个中心城区、5个重点中心镇、10个特色小城镇、232个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格局。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委书记贾兴民说,睢宁通过实施黄河故道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一优一增一减一升一保”目标,即镇村布局更加优化、耕地面积有效增加、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耕地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农民权益得到保障,走出具有睢宁特色的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节约集约发展道路,为全省乃至全国国土资源改革创新提供有益经验。
“两年来,全县已批准并实施46个集中居住区建设,计划建设总面积440万平方米,安置户数33485户、近13万人,新增耕地2.6万亩,农户和村集体可增收土地流转租金2600万元。”刘臣说,2016年全县完成7000亩新增土地的复垦;2017年上半年已腾出庄体地7000亩,预计全年可新增1.5万亩基本农田。根据基本农田和工业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这些新增田地都可转换成工业用地指标来发展工业项目或上市交易。
村庄土地综合整治,如何让农民得红利?
这些依托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新型社区(中心村),均保留苏北乡村风俗风貌,让农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让农民记得住“乡愁”,还配套建有文体中心、幼儿园、议事堂、便民服务大厅、卫生室等基础设施。记者在姚集镇高党集中居住区看到,除“标配”设施外,这里还实施管线入地、雨污分流,建设微动力污水处理厂等。
“城里有的,这里一样不差。”村民耿广春说。他家是栋140平方米的两层洋楼,每个房间装有空调,地上铺着瓷砖,干净又敞亮,而以前住的砖木房又脏又破,环境很差。为给村民留住“乡愁”,高党村专门建了一幢村史馆,陈列大量原来村貌照片。
村庄土地综合整治持续推进,住进新型社区的村民并未因此脱离土地。在官路集中居住区,原官路村4组村民申修民告诉记者,虽然住进现代化的小区,但他家还保留5亩土地,可自主种些粮食和蔬菜。
在魏集镇湖畔槐园集中居住区附近,新华日报记者看到,望不到边的连片土地上,七八台大型机械正在作业。这里是老徐庄和戴庄村的旧村体,两村整体搬迁后被复垦成高标准农田。
魏集镇人大主席沈冬平说,该镇共建设8个集中居住区,年内可腾出4000多亩土地。“这些地复垦后将建成高标准农田,承包给合作社进行规模经营。农民以宅基地面积自然入股,参与土地经营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