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报道(李莹莹):黄嵩龄,1871年生于广东台山,一生历经晚清、北洋、国民政府等不同时代,其本人亦有多个身份:康有为的学生、公车上书的举子、京师大学堂的首届毕业生、清政府的三品大员、北洋政府交通部的官员、粤汉铁路协理、广东省议会的议长……可以说,黄氏家族的成长史亦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近日,国际在线江苏频道通过黄嵩龄先生的幼女、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天文专家黄璧坤女士,了解黄嵩龄为国为民、内外兼修的一生。
生逢乱世,始终不忘济世情怀
据黄璧坤女士介绍,黄嵩龄自小便接触到洋务派,23岁时进入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的“大本营”——万木草堂。1895年春,黄嵩龄在北上北京,参加会试期间参与了“公车上书”。
1898年,黄嵩龄加入康有为等人发起创建的保国会。同年,参与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期间,黄嵩龄上书光绪帝,奏请自费带学生出洋留学,借此为国家培养人才。遗憾的是,黄嵩龄的愿望最终落空,如今这份奏折被珍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1902年,京师大学堂开始招生,黄嵩龄以广东选派生的身份再次北上。1904年,还在读书的黄嵩龄,考取了清廷内阁中书。任职内阁期间,黄嵩龄上万言书,请改革官制,变法图强,并提议增设交通部和农工商部。
辛亥革命后,黄嵩龄带着实业救国的理想进入国民政府。任职交通部期间,黄嵩龄最重要的工作是修建了粤汉铁路。粤汉铁路作为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战略意义非常重要。在粤汉铁路协理任期内,黄嵩龄自降薪水,只拿前任1/3的薪水;同时大胆改革,裁撤拿高薪混日子的洋雇员。经黄嵩龄的努力,铁路营业收入从第一年的70多万涨到第五年的180多万。粤汉铁路广州至韶关段通车后,黄嵩龄力主继续推进工程建设,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个计划最终搁浅。
黄嵩龄曾在《任满离职宣告股东书》中表达对祖国命运的悲切:“庸医杀人,庸才误国,庸商误路。因循坐误,实此心痛也。”
黄嵩龄的一生都处在战乱的年代,却始终牵挂祖国和人民的命运。黄璧坤女士说:“父亲晚年曾发出‘以吾不居总理,无权办事,诸事不举,悔之晚矣’的感慨。”
黄氏家风:经世致用 自立自创
“经世致用”是黄嵩龄一生信奉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也是黄嵩龄教育13个孩子的准则。尽管身处重男轻女的时代,黄嵩龄对女孩的教育也没有松懈。黄嵩龄要求女儿们要有一技之长,经济独立,婚后不靠丈夫养活。最终,黄氏兄妹十三人在政治、水利、医学、军事、教育、工业、天文、音乐、文学等不同领域发展,皆有所成就。其子黄谦益、黄建勋、黄式坤、黄震廷、黄伯飞,在各自领域堪称出类拔萃。
黄嵩龄于1944年在广州逝世。在临终遗言里曾告诫儿女:“子子孙孙,全要自立自创,若有一毫依赖之性,便是无志,便是无远大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