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国务院日前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计划》指出,国民营养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居民营养不足和过剩并存、相关疾病多发等问题。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的营养摄入和慢性疾病患者的食养等问题,江苏省中医院武建海、江苏省人民医院主管营养师赵婷以及南京鼓楼医院临床营养科王淑安三位营养科专家有话说。
养生知识误区多 提高警惕勿中招
赵婷医生将目前普遍存在的营养摄入误区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人群“以为自己吃得很好”,认为“食品越贵越好、营养越多越好”,盲目购买名贵食材或进口保健品大补特补,收效甚微的同时还会造成体内营养素过剩、代谢异常。第二类人群“不敢吃得太好”,由于遗传病基因、年龄增长、体质虚弱等因素自主选择不吃荤、不吃米饭。殊不知弄巧成拙,造成如肌肉减少、肌力下降等营养素缺乏的问题。这两种误区的根本原因都是缺乏对自己身体状况的科学认识。
吃鸡蛋不吃蛋黄、虾和维生素C不能一起吃、榴莲牛奶一起喝容易暴毙,不吃饭就能够饿死肿瘤细胞……这些在朋友圈疯狂转发的“伪科学”缺乏科学依据,片面狭隘,需要提高辨识能力。“不谈剂量的食物中毒都是耍流氓。”武建海医生玩笑道。
孕妇膳食学问大 儿童肥胖早预防
“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位列《计划》六大行动之首,关于孕妇膳食,医生们普遍强调要密切关注体重变化。武建海医生介绍,暴饮暴食不仅可能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脂血,还可能会生出体重超标的“巨大儿”。对此,赵婷医生则建议,孕妇首先要保证营养均衡,其次要突出重点,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建议孕期持续补充叶酸。“鸡鱼肉蛋是理想的优质蛋白,同时还要搭配粗杂粮等膳食纤维,”王淑安医生补充道,“饮食不要过量,分餐是最推荐的方式。”
目前我国主要大城市0—7岁肥胖儿童已达476万。肥胖是万病之源,肥胖儿童不仅呼吸系统疾病多发、肝功能易受损、糖耐性下降,与同龄正常体型孩子相比,在智力、情商、运动能力方面都有发展缓慢的趋势。除了少盐、少油、少糖,均衡饮食之外,医生们都建议优选零食,用酸奶、坚果来代替空白营养素、只含能量的薯片等垃圾食品非常重要。赵婷医生建议,肥胖儿童应找综合医院专业人员进行综合评估,实施减肥。
疾病调养靠坚持 个体情况需重视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50—59岁是成年人最容易发胖的阶段,如果不多加注意,糖尿病、高血压也会找上门来。因此维持理想体重(身高厘米数值减去105)是贯穿当代人一生的健康课题。据了解,中老年饮食中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每日蔬菜约500克,水果200—300克,保持规律锻炼和积极心态。
对已有“三高”症状的病人来说,达到理想体重对血糖、血脂的稳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杂粮摄入应占食物摄入总量的1/3—1/2,严格控制盐分、油脂摄入。王淑安医生建议,“三高病人应以汤、菜、肉、饭的顺序进食并保证三餐时间固定、用药固定。”
癌症病人饮食可以参考《中国肿瘤营养治疗指南》,建议咨询营养师针对个体情况制订相应膳食方案。王淑安医生介绍,由于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癌症病人应当高能量饮食,每日油脂摄入在25—60克之间,高蛋白饮食以维持代谢,低糖饮食以保证血糖稳定。用杂粮粗粮代替精细粮,这也是重要的癌症预防措施。
专家总结,“大家普遍明白什么样的饮食对身体有益,但能够坚持的人很少。”慢性病的调养主要靠的是良好饮食生活习惯的长期坚持,“三高和癌症病人的个体差异实在巨大,我们还是建议咨询专业的营养科医生,评估后定制最科学有效的个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