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异宾:向世界讲述南京城市气质
张异宾
2017年9月7日—13日,“南京周”将走进美国纽约,以纽约时装周为平台,续写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走出去”的南京篇章。
纽约当地时间9月8日, “南京面孔”之“一城十面”影像展将在纽约中央火车站拉开帷幕。10位来自各个领域、行业、年龄段的“南京面孔”,将通过影像装置呈现10部艺术短片,展现南京城市的10个侧面、10个瞬间,向世界传达有温度、更有人情味的“南京故事”。
本报今起推出《聚焦2017“南京周”纽约站》专栏,开篇子栏目《南京面孔巡礼》将关注入选“一城十面”影像展的10位“南京面孔”。
“能够让自己生命当中最光亮的一个部分,和南京这座城市相融在一起,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张异宾,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哲学系教授,10位“南京面孔”中唯一来自象牙塔的代表。
他说,自己的生活和普通老百姓一样,会做家务,也爱跟随潮流看《三生三世》、《择天记》、《盗墓笔记》。至于学生们给他的“男神”称号,他自认不具备这个特质,“当然也不排斥,学生们开心就好。”
在张异宾的预想里,他应该会一直呆在象牙塔里,做一个专心学术的教授,走上行政岗位源自于一个意外。改革开放后,下海经商风潮正盛,当时学校哲学系的老师走了很多。万般无奈,老师找到他说:“是哲学系培养了你,这时候你必须要牺牲自己。”
“这是一所承载了无限荣光的学校,不能让它在你的手里毁掉。”这份责任心,让张异宾牺牲了自己百分之九十的业余时间,除了工作,其他的事情都变成了业余。比如,原本很喜欢听的古典音乐,只能在上下班的路上放松一会。
做了学校书记后,张异宾依旧坚持每年给本科生上课,他的课程也被誉为“最受欢迎的马列课程”。这一切除了源于一种责任心,更多的是出于对学生们的爱。
用他的话说,当年选择从行政单位回到南大,就是因为可以看到干净的孩子们。“在他们处在容易犯错的年龄,给他们包容,在他们幼稚的时候,给他们正确的引领。”
“南京就像一只深海中游泳的大蓝鲸,低调不张扬。经历了不同朝代的移民文化,南京既包容开放又特别宜居,是个适合过日子又适合读书的好地方。”张异宾认为,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南京的城市特质就是最合适的内容。“在这样一个城市活着,我们就是我们自己,就是老百姓,存在感是真实的。”
一所大学和城市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南京的山水也涵养了大学的气质。
“我给南大学生的目标就是诚、静、雅、勇。我们不要求走出校门的学生都大富大贵,只要求他们能真诚平实,在社会上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张异宾管理南大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办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已有17年,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中美两国的高端人才。“在南大的教育时间虽然只有一年两年,但他们后来所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
见证了这座城市近六十年的变迁,张异宾认为,南京在城市宣传上还需要做更多持续性的内容。“希望能有更多‘南京周’这样的活动,去对外展示南京的城市形象和文化气质。同时,我们每一个南京人,都应该把宣传这座城市当成是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