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卫星应用产业快速集聚5年造出一个“北斗园”
上半年卫星应用产业同比增长超20%
走在南京江北新区惠达路上,远远能看到一栋18层高的灰色大楼,楼顶四个醒目的红字——“北斗大厦”。这四个字由中国北斗总设计师、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孙家栋院士亲笔题写,5年前,这座以“北斗”命名的产业研发大厦落成启用。如今,这座大厦已成为南京(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园的“心脏”所在。
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是北斗大厦落成之初就已入驻的“老”企业,同时它也是卫星园的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在研究院位于大厦三楼的展厅里,北斗位置服务平台、智能公交调度管理、北斗小型穿戴设备等众多民用产品让记者大开眼界。这正是近年来在研究院推动下,“高大上”的北斗技术走向实际应用的部分成果。
“秸秆还田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接地气的应用之一。在农机上安装北斗卫星定位终端和高清摄像头,就可以对秸秆还田机进行实时监控和精确控制。采访当天,工作人员为记者调出远程监控系统,正在联网作业的每台农机工作情况一目了然,秸秆有没有还田、还田亩数多少、还田质量如何、耕作深度怎样,轻点鼠标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这是全国首创的北斗农机应用。近年来,研究院陆续将北斗应用引入到农业精细化管理的全流程,已服务江苏、浙江、辽宁、四川等地的数万台农机。研究院院长陈伏州说,从2013年至今,围绕交通、物流、公安、农业、电力、教育等领域,研究院已研制并示范应用各类北斗终端10万余台套,“前不久,我们与浦口区汤泉街道合作开发的‘大联勤智能巡防管理系统’启用,全街63个联勤网格都被标注到卫星地图上,实现了智能巡防。”
当很多人对北斗的理解还停留在空中,江苏中海达海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低头”,将研发重点指向了深海。中海达海洋2014年入驻北斗大厦,从10多个人的研发团队起步,如今已是国内最大的集海洋探测装备自主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通俗地说,我们是一家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公司,在海洋探测领域,我们的技术可以做到水面卫星导航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水下声学定位精度达到亚米级。”中海达海洋公司市场部总监周正朝说。
中国第一套高端多波束、中国第一套侧扫声纳系统、中国第一套水声定位系统……周正朝向记者介绍产品时用了不少专业词汇,但每件产品都用“中国第一套”这个定语来修饰。走进实验室,一艘最新款的“iBoat智能无人测量船”正在进行性能测试,它的外观跟普通船只区别不大,但配置了高精度的北斗定位系列、全方位摄像头、超声波避障系统。
“这款新产品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搭载不同设备完成不同的任务,比如用于区域水下地形测量,进行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等。”周正朝说,无人测量船设计了1米至5.8米长度的多个不同型号,从去年底至今已经销售了20多艘。
短短5年时间,这里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卫星应用产业最为集聚的园区,一个“北斗园”已然成型。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内各类载体已经建成,企业数量超过200家。包括中网卫通、长峰航天、中海达、城际在线等14家上市企业和10余家规上企业。园区主任陆鼎铭说,去年,南京(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园完成卫星应用产业收入80多亿元。目前,0.5平方公里的园区核心区已建成北斗大厦、通驰产业园、星智汇等研发载体,北斗大厦二期、联东U谷、星恒博通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占地1.2平方公里的卫星应用产业园新区也已完成规划和拆迁,即将拉开全面建设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