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州吴江区对248个行政村“账本”逐一过堂 制度进村,才能看紧“富民本金”
“村里每花1分钱,我都会提醒自己,这钱是不是花得合乎规范!”日前,《新华日报》记者在苏州市吴江汾湖高新区东联村采访时,村党委书记沈雪平连连感慨:这可是老百姓的富民本金啊,马虎不得!到年底,作为村党风廉政建设负责人,他还要向村民述责述廉,接受群众评议和民主测评。
东联村是吴江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村里引进了一大批电梯配件企业,村集体年收入超过千万元。收入多,资金使用上也常有大手笔。村里逐渐探索建立起一套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每用一分钱都要财务管理小组审计签字,村书记在这过程中一点“不沾手”,全程透明化运行。现在,村里大到几千万元的资金调度,小到几十元的费用,都要经过严格审计,确保每分钱都花到实处。
东联村是吴江以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样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个热点问题,面对老百姓的期待,我们拿出的办法是,通过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打通党风廉政‘神经末梢’。”吴江区委常委、纪委书记乐江说,吴江把督查的触角向基层延伸,实现农村发展“清基固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直抵基层。
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源、资产)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共有财产,堪称带动农民共同富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富民本金”。截至2016年底,吴江全区8个镇(区)248个行政村的农村集体总资产为76.89亿元,村均年稳定性收入380万元。如何守住这份“富民本金”,成了吴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去年6月起,吴江开展农村基层“纠四风、改作风”专项督查,区纪委会同区委农办、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全区248个行政村2013年以来的村级财务账目进行全面清查。
“一查下来,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村干部廉政意识淡薄,财务管理混乱。”吴江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王国豪说,甚至有部分党员干部存在侵占、截留、挪用等违规违纪的行为,严重损害了集体利益。
“有的村5万元以下的工程不经过招投标,由村干部指定某工程队来干,谋取非法利益。还有的村在落实‘河长制’过程中,由村干部伪造签名,冒领清淤人工费,造成很坏的影响。”吴江太湖新城监察室副主任张国平介绍,根据核查情况,太湖新城对部分村、社区“一对一”开出“负面清单”。在黑龙村,督查组就针对该村存在的财务管理及工程方面问题,列出整改要求:不允许收据入账;发放现金不允许代签;5万元以下小型零星工程手续不能简化;不能随意拆分工程。
“问题暴露,说明管理上有漏洞,必须用强有力的制度来‘堵’上!”汾湖高新区纪工委主任科员韦巍介绍,汾湖高新区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意见》,以此规范工程建设结算手续等工作。
督查行动开展以来,平望镇制定《村级小型工程项目标后管理办法》,对违规施工方设置黑名单库,并引入第三方机构验收;七都镇建立健全村级资产“清产核资”制度,避免因为信息不准或者离任交接不清晰引起的资产管理失控和资产流失的情况发生;震泽镇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操作细则,对零星支出原始凭证取得及报账、工程招投标手续、资金的收入及使用方面进行规范;桃源镇出台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定集体发包物业租金标准,强化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目前,吴江各区镇紧盯农村“三资”管理,相继已完善相关制度22项。
“这次督查让村干部们真切感受到,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动真,发现问题,一查到底,才能杜绝后患。”吴江区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王建平介绍,截至目前,吴江已完成督查村149个,发现问题线索247条,诫勉谈话33人,给予党纪处分10人次,移送司法机关2人,到年底可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通过这次‘全面体检’,我们更加意识到,基层腐败防治,要加快集体‘三资’在‘阳光’下运行。”吴江区委农办经营管理科负责人徐蔚介绍,借助大数据,吴江已建起覆盖全区的“江村通”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将村级账户资金全部纳入平台系统实时监管,实现了村级资金实时收支、收支审批全程监管、凭证票据扫描存档。
“现在,一村一账户,每笔支出都有记录。你看,震泽镇齐心村会计李丽萍,依据水利管理站开出的2268元灌溉电费发票,在平台上打印支付凭证,并将相关附件扫描输入平台,经过镇农办记账人员蔡丽斌初审、周青复审后,才到银行完成这笔支出,每个环节都一目了然。”经介绍,《新华日报》记者见证了一笔通过监管平台进行资金支出的全过程。
从严治党延伸至“神经末梢”,在农村刮起阵阵“清风”,赢得了村民的点赞。“到村里办企业,我还想着跟村干部搞好关系,请他们吃个饭。没想到,村干部听了直摆手,毫不犹豫拒绝了我。”在震泽镇龙降桥村,一家企业老板充分感受到,村里的发展环境更“清”了,“我们带领村民致富的劲头也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