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用镜头记录扬州:一座千年古城的变与不变

国际在线2017-07-23 12:39:06

  国际在线江苏频道(顾红艳):7月21日,“喜迎十九大 全景看江苏”扬州采风活动在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启动,来自江苏省内的19位媒体摄影记者和摄影师兵分两路,顺着“江淮生态大走廊”,走遍开发区和高新区、重点企业项目、景区景点,用镜头去纪录扬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变与不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6

采风团大合影    摄影 肖勇

  据悉,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扬州最引以为傲的资源禀赋,扬州在谋划跨江融合发展和苏中崛起的过程中,响亮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确立了自己的发展理念: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坚守城市个性和特质。“绿”是扬州城市的底色,扬州人对生态之美的偏爱始终不变,变的是更多地用生态之美造福百姓生活。

  江淮生态大走廊是摄影记者们关注的焦点,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扬州呼应国家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保障南水北调清水北送提出的一项战略性规划,已纳入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目标,也是扬州市第七次党代会明确的未来五年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十件大事之一,涉及扬州的高邮市、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宝应县5个县(市、区)42个乡镇,计划总投资250亿元,覆盖面积1800平方公里。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5

摄影记者和车间工人    摄影 范俊彦 

  行走在大运河边,摄影师们不遗余力地抢抓一个个细节,无人机一次次上天俯瞰大运河如同银龙一路北上。“虽然天气炎热,但江淮生态大走廊的美景让我们兴奋,能拍摄到一张张满意的照片,还是非常值得的。”新华报业视觉传媒中心的摄影记者邵丹感慨地说,“我们要用镜头把扬州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的成就更直观的传播出去。”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4

航拍马可波罗花世界    摄影 范俊彦

  当天下午,摄影记者一行人开始了产业之旅。在江都经济开发区,中国海运、中国远洋、中航国际、中信泰富、宝钢集团等一批“中字头”、“国字号”项目相继落户,诚德钢管、龙川钢管、科进造船、华伦化工、长青农化等一批本土规模企业裂变扩张。据了解,这里将以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船舶技术应用基地、特色船舶建造基地、船舶配件生产基地为目标,推动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全力打造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的船舶制造产业链。”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2

万福大桥    摄影 阮忠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3

邵伯明清运河故道    摄影 阮忠

  摄影师们还领略到了现代扬州的科技产业之魅力。位于扬州广陵新城的中国声谷是国内最早专注以“呼叫中心“为核心产业的专业园区,致力于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软件研发等产业集聚。目前已形成2.5万坐席规模,3-5万人的产业规模,入驻企业150多家。 

  扬州智谷科技综合体则是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目前已有70多家企业入驻,这里还专门设立了3000平方米的创业苗圃,为企业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70722215756

扬州市高新区产业孵化基地    摄影 顾红艳

  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建园16年来,始终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逐渐成为扬州沿江开发开放的重要窗口,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先后引进美国强凌、德国通快、德国舒勒、香港汇丰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先后建成中科院扬州中心、省数控机床研究院、清华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等一批以科技研发为主题的创新平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1

江都开元寺    摄影 阮忠

  除了生态和产业,在江都邵伯镇,摄影师们也体验到了江淮文化的魅力。虽然走过千年,邵伯老街依然肌理丰满,鱼骨状的条石街上斗野亭、大码头、甘棠树、镇水铁牛、巡检司、清代四部尚书董恂读书处等,每一处都有着一段故事。当地文化部门负责人介绍,2014年,邵伯明清运河故道、邵伯码头群、邵伯古堤、淮扬运河主线(邵伯段)等列入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名录,也是沿线遗产点最多的镇。民间音乐《邵伯锣鼓小牌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拔根芦柴花》、《杨柳青》、《撒趟子撩在外》等在海内外广为传唱。

  “虽然天气炎热,但通过一天的走访和拍摄,我们感受到扬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现代律动。”中新社江苏分社图片总监泱波表示,要尽快把这次活动拍摄的照片整理出来,把扬州的“现代美”展现给更多人。

阅读
 
责编:陈梦楠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