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扬中西来桥镇村民通过传承民俗文化来留住乡愁

新华日报2017-07-14 17:19:34

  原标题:这里的男女老少都会舞龙  ——江中小岛,这样留住乡愁

  7月9日,第十三届全运会舞龙决赛在天津开赛,代表江苏参赛的扬中西来桥队,分别在自选套路和传统套路中获得第三名、第二名。舞龙作为传统体育项目今年首次入选全运会,西来桥队能同时在两大单项中脱颖而出,在西来桥镇党委书记、舞龙队领队曹学松看来,这是西来桥舞龙文化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

  扬中西来桥镇福兴村3组村民至今仍保存着一份37年前的名单,名单背后是村民集资“造龙”的往事。1980年春节前夕,时任生产队长的杨孝堂提出倡议,34户村民每户出资2元加5尺布票,扎制舞龙道具,组织村民练习,恢复当地舞龙传统。后来,每到二月二“龙抬头”、元宵节闹花灯等传统日子,村民们早早就把门敞开,准备好鞭炮、云片糕等接龙进门,祈求平安吉祥。30多年过去了,舞龙表演成为当地特色,舞龙队伍也越来越“年轻”,该镇6个村、社区拥有15条舞龙道具,男女老少都会舞龙。此次出征全运会的西来桥舞龙队,队员平均年龄仅18岁,表演指挥王小艺,今年才20岁。

  舞龙队凯旋,慰劳“英雄”的是家乡的“花圆子”。“‘花圆子’又称糏塑,又叫面塑,1930年传入西来桥,原先以食用为主,后来渐渐用在新房上梁、老人祝寿、小孩生日等喜庆活动中。”西来桥镇文体活动中心主任王静介绍,2014年西来桥糏塑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暑假报名参加糏塑社团活动的学生实在太多,我们不得不动员部分学生转投其他社团。”西来桥小学美术教师许群介绍,该校邀请糏塑大师黄金龙授课,每年报名的学生超过300名。五年级学生丁少杰告诉新华日报记者,糏塑颜色靓丽、造型漂亮,揉面、捏造型也很有趣,“学习过程中还能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西来桥紧邻常州,是扬中的一座‘飞岛’,文化传承自成一脉。”曹学松介绍,该镇每年投入上百万元,梯队培养民俗文化传人,重奖突出贡献者。镇里正在规划建设“水上田园江洲”“龙文化馆”“面塑文化馆”等十大园区,以民俗为底蕴,展示西来桥田园美景、江上美岛、长江美食。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