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仪征市郑营村从种植向旅游服务业转型

新华日报2017-07-14 13:39:58

  原标题:仪征市郑营村从种植向旅游服务业转型  巧做 “生态+”,荒山变金山

  “亲,你有什么需要的吗?”7月2日下午,仪征市月塘镇郑营村62岁的茶农陈勇拿着手写板在电脑上和客户聊天,几个来回,客人订下一单他家茶园产的“绿杨春”。

  “最多一天卖出去200多单茶叶,一年利润八九万元。客人喜欢我家的茶,我们这儿环境太好了,山清水秀无污染,茶叶也是自家加工的。”老陈告诉新华日报记者,儿子拍了村里的许多照片放在淘宝店页面上揽客。

  这几年,陆续建成的333、353省道把郑营村从仪征后山区的旮旯里拽了出来。新华日报记者从扬州市区出发,开车到村也就半个小时。村支书顾智堂告诉新华日报记者,路通了,村里原先的荒山野岭一下子成了黄金宝地,很多人都来谈合作,不过村里第一个想法却是,要更好地保护身边的绿水青山。

  站在新建的村民服务中心二楼极目远眺,整齐的茶园绵延到远处的捺山,村民房屋错落有致,点缀在绿色中。2015年,刘培到郑营村挂职第一书记,和他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个好消息:身边的捺山要建成省级地质公园。针对境内荒山、荒地、荒水多的现状,郑营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开展土地整理、山坡植树造林、河塘清淤清杂,修复生态环境、绘浓生态“底色”。同时,完善村域内道路、管网、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对22公里通组道路进行了硬质化改造。

  果然,纷至沓来的游客首先看中郑营村传统的“生态茶叶”。赵修田是村里的会计,家里三口人两亩茶园。他告诉新华日报记者,以前卖茶都靠亲戚朋友托关系,现在两亩地产150斤干叶,坐在家里就卖完了,甚至还要买鲜叶回来加工,一年利润能有三四万元。老婆在附近乡镇纺织厂打工,全家一年收入接近10万元,而像他这样的家庭收入构成,村里很常见。

  旺销的茶叶让村里一下子多出5家制茶企业。“江苏省无公害茶叶产地”的认证也让郑营村的茶叶在网络上打开一片天地。村里有一半茶农在网上开设了自己的销售渠道,茶叶给村民带来的增收超过600万元。“青山绿水依然是最大的卖点。”刘培说。

  好生态给郑营村带来的远不止一杯茶的畅销。这几天,正是阚元堂家生态龙虾出塘的高峰,每天500多公斤龙虾卖出去,毛收入超过4万元。2015年,阚元堂顺着开通不久的333省道来到郑营村,这里的山水美得让他挪不动脚步。老阚认定,郑营一定可以养出最生态的龙虾。“养龙虾的水来自塔山水库,都是山上流下来的,清澈甘甜,除了第一年投了虾苗,现在是靠着龙虾自己繁殖,撒点饲料,就能有不错的收成。” 阚元堂告诉新华日报记者,因为养殖环境好,每天来收虾的人特别多,价格要比外面高出五六元一斤。

  20多个村民也在老阚这里找到饭碗,年收入3万多元。看到越来越多的客人奔着地质公园和郑营村的好生态而来,今年老阚又在虾塘边开起农家乐,专营龙虾大餐,试营业已经红红火火。

  顾智堂告诉新华日报记者,前几年,村里引进一个捺山那园的生态农庄项目,一直不温不火,现在老板精神了,年薪十多万元专门请了个策划,把这里的好山好水介绍给扬州和仪征市区的客人,去年算了下,竟然接待了5000多人;占地近千亩的牡丹园不仅是扬州最大的油用牡丹生产基地,也成为郑营的新看点。

  “生态资源成为村里的绿色银行。”刘培告诉新华日报记者,围绕着“生态+”的发展理念,全村已经实现从一产种植到旅游休闲服务业的转型。如今,一条“逛捺山、游那园、赏牡丹、吃龙虾、品绿茶、住民宿”休闲观光产业链串起郑营村的富民路,郑营不仅甩掉经济薄弱村的帽子,还先后荣获“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扬州市生态文明村”等称号。去年,全村实现工商税收530万元,村集体收入1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万元。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