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活力无限 扬子江城市群“未来已来”

新华日报2017-07-14 10:26:59

  鱼米之乡的自然禀赋,控江扼海的区位优势,蒸腾澎湃的经济活力,让沿着江岸线一路走来的智库专家与记者深深认同,在美丽富饶的沿江八市建设扬子江城市群,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发展前景无可限量。

  历史告诉未来,现实启迪未来,坚定的发展自信正跃然于沿江各市干部群众的言语与行动之中。

  用足禀赋,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世界级城市群大多位于平原地带,沿海沿河而建。

  扬子江城市群各市自然地理区位得天独厚——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仅跨江近海,自然禀赋优良,人居环境优越,人口近5000万,占全省62%;沿江两侧近400公里长江黄金水岸,集聚了丰富的经济、科教、人文等要素资源。

  江苏沿江区域是国家战略布局要冲——位于我国沿海与沿江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地,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多重国家战略在这里叠加。

  事实上,扬子江城市群内部,又耦合成若干个都市圈和城市组群,如宁镇扬、锡常泰等,区域内还有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无锡市发改委总经济师吴虹娟认为,受益于政策红利和区域融合带来的变化,未来随着城市间经济协作、文化交流的深入,各种资源的流动会更加频繁,必将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最优化。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陈雯乐观地表示,扬子江城市群通过内部缔结,加快以跨江交通运输网络联系、滨江跨界城镇组团建设等推动融合,对外可以优化沿江、沿沪宁、沿宁杭等城镇和产业发展带,可以在更广阔的层面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整体联动的空间新格局。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智库专家相信,借力禀赋资源,借势战略资源,这方富饶的土地完全有可能打造成一个聚合度更高的发展单元,完全有条件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集聚利用高端要素,促进区域发展能级和水平整体跃升,让江苏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产业协同,共同打造发展“航母”

  发展之要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占全省近一半的面积、五分之三的人口,创造全省80%的地区生产总值、90%的进出口总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12万元……沿江八市,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

  放眼全球产业版图,沿江八市各有各的精彩:南京的软件信息服务业、无锡的物联网、常州的石墨烯、苏州的纳米、南通的海工装备、扬州的智能装备制造、镇江的航空航天、泰州的生物医药等,一个个“单打冠军”竞相登台,一朵朵产业“金花”次第绽放。

  创立于1951年的镇江船厂是江苏第一家船厂。烈日当头,在船厂的码头前,一艘巨大的海工船静静停泊。副总经理徐桂忠告诉记者,该船是用来运输高铁车厢的专用船舶,目前船厂拥有39个“全国第一”,100多项专利。几公里外的中船动力有限公司,则专门为5万吨级以上船舶提供供电系统柴油机,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六七成。

  “在新一轮跨江融合中,要以项目合作为抓手,坚持产业高端定位。”镇江发改委副主任赵养泉自信地说,该市打造了全国第一朵“生态云”,还拥有特种船舶、眼镜、香醋、有色金属等特色产业,可为其他城市产业提供有力互补。

  走进时尚现代的常州西太湖石墨烯展厅,全球首款石墨烯手机电容触摸屏、全球首款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全球首款石墨烯蛋白质分离试剂、全球最早制备平米级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一个个颠覆性的新产品,已创造了10项世界第一。“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的技术跃进中,石墨烯、机器人、光伏组件及特种电缆等新兴产业的崛起,重构了常州的制造业格局。常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卫国表示,跨江融合,产业协同,除了高端化还要坚持智能化,从而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集聚发展”的产业发展一体化格局。

  沿江八市资源和承载能力各有差异,但特色发展已经破题。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威平说,在一体化发展中,各市可以“既做主角也做配角”,在优势产业方面主动担当,在其他产业方面配套协作,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共同打造产业发展的“航空母舰”。

  互联互通,城市群形态呼之欲出

  “现在可以喝过早茶再去南京上班了。D5452,南京-扬州,7点发车,7点50就到。”2016年5月15日,宁启动车开通,南通、泰州、扬州等苏中沿江城市一举跨入“动车时代”,一年里,往返于扬州南京两地的扬州人李海兵,车票已经有厚厚一摞。

  一列列风驰电掣的动车为苏中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如今,时速300公里以上的“G时代”也即将到来。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沿江城市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加快推动长江两岸高铁环线和过江通道建设。作为“老铁路人”,南通市铁路办原主任刘建忠得知后兴奋地说,“高铁版图”给苏中融入苏南第一方阵提了速、加了码。

  去过韩国的人,都对首尔汉江上横跨的二十几座宏伟的大桥印象深刻,几乎每隔一公里就是一座!而在400多公里的长江江苏段,跨江通道也越来越密集:南京规划及建设的过江通道共有24条,镇江扬州之间有两座桥3条通道。镇江市交通局副局长陈峰林曾为一条过江通道呼吁奔走多年。如今,越来越多跨江通道加速建设,令他备感欣慰。

  改写地理距离,刷新发展时空。跨江通道,缩短了距离,带来了财富。苏通大桥尚在建设当中,大桥效应就已开始显现。崇启大桥开通后半年,启东农产品在上海市场的销售额即达到6亿多元,同比增长120%以上!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动扬子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先手棋。”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表示,“沿江高铁环”的提出,不仅带动区域内资源要素、产业要素和人力要素加速流动,拉着沿线城市共同奔跑,更能在东西方向打通沿海发展、“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节点。

  交通相联,人心相通。走马镇江、扬州,记者发现,很多当地人张嘴便称自己是“新南京人”。宁镇扬连续多年举办“南京都市圈旅游产品推介会”,发行宁镇扬旅游年卡,三市市级层面实现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公交一卡通,成立“公用图书馆区域合作联盟”——“宁镇扬”同城化不仅写进省政府规划中,更深入百姓生活方方面面。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南京仙林与句容,江阴与靖江,常州新北与丹阳,这些都市圈内部城市的融合发展正在逐步突破行政边界……

  是的,“未来已来”!从地理版图到经济版图,从交通脉搏到发展脉动,扬子江畔城市群的形态已然呼之欲出!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