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万元激增到5.6万元,比南京居民人均收入还高1.2万元!这是发生在南京首个全装修安置房—南京建邺区江心洲洲岛家园4900户拆迁农民身上的真实故事。
眼见为实。记者日前来到江心洲洲岛家园悦江苑小区,所见所闻完全“颠覆”印象中的拆迁安置房:楼房高低错落,楼间距很宽,绿化率高达40%多,健身器材、垃圾分类桶、“狗便便箱”等小区家具归置整齐,环境和一路之隔的高档商品房小区差不了多少。居民家里也不赖。敲开11幢708户的门,拆迁户陆善华热情地领着记者参观。“这地板是强化复合的,厨具马桶都是品牌,政府一次装修到位,标准不比江对岸精装修房3000元/平方米的差!”
陆善华一儿两女,一大家子四户人家,2014年拆迁安置,每户分两套,一共8套房子,每套七八十平方米,都是自住一套出租一套,“好环境+精装修”,80平方米的房子年租金3万多元。老两口每月分别领1100多元、900多元的失地农民保障金、失业金。儿女们除了房租收入,都有班上,儿子培训后拿到“大电工证”,在江苏大剧院做维保,月工资四五千元,一大家子生活不愁,大儿媳安心在家生了二胎。
陆善华出租房子,这在洲岛家园真不算啥。绿洲苑9幢乐大爷一儿一女,原住房面积大,分了6套房,2套自住,4套出租,一年房租十几万元。洲岛家园社区书记陈梅介绍,小区居民平均出租1-2套房子,赶上河西和江心洲大开发的好机遇,租金年年涨,如今户均租金年收入四五万元,加上务工收入和政策保障收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新城开发、拆迁安置、农民就业是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安置政策要让农民享受城市化的红利。”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月江说,江心洲因河西、江北开发优势凸显,从蔬菜基地、葡萄之乡变身“中新生态科技岛”,对此农民做了很大贡献,理应从江岛开发中受益。因此江心洲街道5000多户农民全部就地安置,安置地就在距离地铁10号线和纬七路夹江大桥不远的江岛中央,39幢居民楼“全装修”交付。补偿政策更是“一竿子到底”:两人户130平方米,三人户180平方米,最高可以补偿到220平方米,套型从48平方米、60平方米到88平方米不等,方便安置户自住和出租;再过一年,房子可上市,3万元/平方米不在话下。
失去土地后,安置房成为江心洲农民的基本保障,但街道并没有让农民守着房租过日子,尽可能通过技能培训、职业推介、创业载体建设,为农民找“饭碗”。“江心洲有50多个工地,今年要建80万平方米的产业和配套项目,将来要建成南京的宝岛,服务性用工量很大,农民到河西上班也很近,关键是做好再就业培训。”街道劳保所负责人包峻说,2014年以来,街道每年为失地农民办五六期职业培训班,专业有水电维修、西式面点、健康理疗等,农民上课车接车送,午餐免费供应,3年来培训了1000多名适龄就业学员,推荐到河西金鹰、地铁物业、江苏大剧院、保利公馆上班。在苏果超市,江心洲培训过的面点师比普通员工多拿800元/月。“4050人员”在附近楼盘和社区从事保洁、保安、保绿工作,每月也有两三千元的进账。此外,街道还在洲岛家园配建5层楼的“邻里中心”,引进苏果直营店、科巷菜场、美食广场和医养融合中心,既方便小区生活,又吸纳农民就业。
因城市开发而改变命运的江心洲农民,一步步适应起城市小区生活。记者采访正值傍晚时分,只见居民们拎着大包小包分装好的垃圾袋,来到社区广场丢到“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箱,社工拿着记录本给每家打分,累计到一定积分可换取鸡蛋、米油、洗化用品等奖品。此外,洲岛家园还是南京首个实现人车分流的保障房小区,路上没有停放一辆车,居民搬运货物、家具有接驳车提供;即便是迎亲车队,也要停在小区外,换乘小区提供的红色敞篷车接新娘子。物管费收缴是安置房小区的“老大难”,可在洲岛家园,缴存率高达99%,“花钱买服务”,已成农民共识。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过去在田间地头侍弄蔬果、捞鱼摸虾的大爷大妈们,如今跳起了广场舞,穿上旗袍走秀,加入合唱队,社区微信公众号一个通知,马上丢下家里活计出来凑热闹,文艺活动比城里小区还多。谁家有孩子成亲、娃儿满周的,老少爷们都来喝酒,社区龙鼓队敲锣打鼓助兴,“邻里中心”四楼大餐厅一下摆开60桌。今年5月以来,南京艺术学院来社区广场放了8场露天电影,场场爆满,衬着高楼幢幢万家灯火的背景,别是一番景观。看到群众文化活动这么受欢迎,6月28日南艺和江心洲街道签约打造江心洲电影节,每年要放50场老电影,举办12次文艺展演。街道宣传干事杨娟说,江心洲要把电影节办成和过去葡萄节一样的节庆盛事,办成新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