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水利部会同江苏省政府在徐州召开的徐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会上传来好消息,徐州成为我省首家、全国第三家“国字认证”水生态文明城市。验收委员会认为,徐州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理念先进、布局合理、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特色突出,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了建设试点整体目标。
徐州是我省老工业基地,古称“彭城”,却因其有着长达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史,被老一辈人习惯性地称作“煤城”。徐州市水利局局长卜凡敬介绍,自被水利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徐州坚持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事来抓,坚持经济建设与水环境改善协调发展,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和重建工程,城市环境面貌和生态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水资源修复与保护的新路子。
“河道被污染,根子在岸上。2010年开始,我们搬迁关闭丁万河沿线近100家化工小企业;2011年,又关闭沿线小煤码头17家、煤沙堆场数十家、养殖场近万平方米。”徐州鼓楼区农水局闫志会说,他们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打赢水环境治理仗。
丁万河全长12.5千米,是徐州西北部重要的分洪道,同时承担城区段故黄河、云龙湖补水任务。历经近30年的运行,河道淤积严重,两岸污水随意入河,垃圾遍布。2012年,投资4.3亿元的丁万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被列为徐州市政重点工程,疏浚河道、绿化沿线、建桥铺路……到2013年,昔日“龙须沟”摇身变为“徐州最美河流”之一,2015年,更是跻身国家水利风景区行列。
与丁万河的治理模式相同,徐州市奎河、三八河、徐运新河、荆马河等城区内河道也相继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丁万河的蝶变,正是该市近年来大力治河造湖的一个缩影。
资源枯竭了,但思想没有枯。地陷了,就大力修复生态构建湿地公园;山秃了,就锲而不舍植树造林。徐州围绕“加强水管理、保障水安全、维护水环境、完善水制度、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六大体系建设,建成云龙湖综合治理、南水北调清水走廊尾水导流利用、矿坑塌陷地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等项目。试点期间,计划总投资109.0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13.51亿元。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徐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得到有效落实,约束性和预期性22项指标均达预期目标。
在徐州市区西郊黄河故道上游,坐落着一座占地近50亩的净水厂——徐州“水更清”计划重点工程丁楼净水厂。厂长唐珂介绍,这座净水厂肩负“源头净化、清水进城”的重要任务。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水”从净水厂“走一圈”后,在出口处变成清澈的源头,声势浩大地奔入黄河故道,再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区9条骨干河流。
这样的净水厂,在徐州还有一座——位于云龙湖上游的南望净水厂,它们是徐州“水更清”行动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徐州市副市长毕于瑞说,启动“水更清”行动计划以来,他们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控源截污、清淤贯通、水质提升、生态修复、尾水资源化利用及导流”五大工程为重点,建立“综合执法、水质监测公示”两个长效管护机制,真正实现源头水清,城中水净。
在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中,徐州还创新出台一揽子举措,试点水流产权确权、创新河湖管护机制,河长化协调,长效化监管,通过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等,倾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美丽河湖。如今,徐州已完成河湖水系连通及综合治理、非常规水源利用、水源地保护、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六项示范工程建设,先后建成云龙湖、故黄河、艾山九龙、潘安湖、金龙湖、丁万河等6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九里湖、督公湖、大沙河、凤凰泉等19处省级水利风景区。
卜凡敬表示,试点期间,徐州实施90个具体项目,主城区防洪标准达百年一遇,河道排涝标准达20年一遇,区域供水覆盖率达92%,城镇废污水达标处理率达9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8%,新建、改建河湖生态护岸比例达97%,完成资源枯竭型城市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
徐州,正以青山绿水的全新景致和“楚韵汉风”的城市气质,成就生态园林宜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