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当时的共享单车一样,几乎是一夜之间,“无人零售”闯入人们的视野。
上月底,国内首个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进驻上海。这个外观像个大盒子的便利店,占地面积约15平方米,顾客进门前打开微信扫一扫,通过手机短信实名认证后,门自动打开,之后就可以自助选购、付款。
7月的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无人零售计划落地,推出无人超市“淘咖啡”线下实体店。这个占地达200平方米的无人店,实行扫码进店、自行选购、自动扣款,整个过程,没有收银员、没有导购员、没有服务员。
无人零售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一周来,先后有两家企业获得融资:创新工场完成对F5未来商店(24小时无人值守便利店)的3000万元A+轮融资;缤果盒子完成A轮系列融资,金额超1亿元,计划在一年内铺设5000个网点。此外,娃哈哈也在近日宣布与深兰科技签订无人店协议。
短时间里,无人零售火了。国内对无人店的探索已超出传统零售的范畴,线上线下零售、硬件厂商、科技企业等争相进入这个行业。业内人士预测,随着资本的涌入,无人零售有可能成为继共享单车后下一个爆炸性新型业态。
无人零售,是噱头还是下一个风口?业界人士对此观点不一。
“科技的进步正在不断变革零售业,无人零售是一个无法阻挡的业态。”苏果总经理陈兵说,苏果也正在尝试“无人化”,除了推出自助收银机等,苏果目前正在试点“智能购物车”,消费者用手机扫码商品后,放入智能购物车,购物车的显示屏就会自动显示放入的商品,购物结束后用手机扫一下购物车即可完成付款。“虽然我们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无人超市,但智能购物车的推出往‘无人零售’方向迈出了一大步。”他说。
南京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杨杰说,在传统零售模式中,店铺的租金、人力成本以及运营成本等,都是绕不过去的痛点,但这恰好又是无人便利店能够解决的。例如,无人便利店的电子标签能通过无线方式远程读取、存取大量讯息,除了库存管理的便利性外,电子标签还能在商品接近保鲜期时自动发出通知。缤果盒子市场部副总裁王莹介绍,据测算,一个15平方米、造价约10万元的盒子,可售卖产品数量和40平方米传统便利店相当,解决了传统便利店不断攀升的房租和高额人工成本两大难题,整体运营成本不到传统便利店的15%。
也有业内人士对无人店能否快速复制表示担忧。陈兵认为,无人零售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主要制约因素在两方面,一是消费者整体素质,一是如何降低无人店的科技成本。如果消费者素质得不到提升,运营方需要额外投入大量人力去监督、管理,节省人工这一美好愿望就会落空。同时,便利店的未来主要在鲜食类的强化,例如苏果未来推出的社区店,生鲜占比超50%,而无人便利店在鲜食的销售、加热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无人便利店采用的识别技术,运用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芯片技术成本较高,在发展初期并不能减少太多成本。从目前便利店的发展情况来看,也很难在品牌与供应商两端同时协调加上RFID芯片,因为这需要改造整个供应链的软硬件,沃尔玛曾经尝试让所有上游供应商给商品加上RFID芯片,但最终失败。
业内人士指出,无人零售店即使有黑科技的光环,也依然属于零售业,自然也摆脱不了零售业通行的规模效应,在网点不足的情况下,后台成本是一定的,那么如何尽可能快地实现复制扩张成为无人便利店能否走出试验田生存下去的关键一步。
客观来说,无人便利店是传统便利店进化的方向之一,但目前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无人便利店最终是否能得到普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真的能创造一种更好的购物体验,进而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