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由江苏省文投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出品的原创舞蹈剧场《春之祭》迎来了2025巡演收官的最后一场。国家大剧院·歌剧院高朋满座,幕落之时,舞者走入观众席,台上台下身影交错、呼吸同频,对真理的求索与当下的凝视共振不息。
收官谢幕 供图 江苏大剧院
1913年,《春之祭》的首演在巴黎开启了现代艺术的新纪元。一个多世纪后,江苏大剧院以东方美学的独特语汇,重启这场关于艺术与生命的穿越时空的对话。
2025年,舞蹈剧场《春之祭》从南京出发,踏上了一整年的远征。自南京始,途经苏州、沈阳、南通、重庆、上海、天津等终抵北京。伴随踏上巡演之路,《春之祭》“漂流瓶”活动开启,从苏州站启程,最终抵达北京收官站,一路的共鸣与感动见证了这场贯穿四季的艺术旅程。
“漂流瓶”活动 供图 江苏大剧院
导演李超感慨道:“随着演出体量的增加,作品慢慢发酵后,越来越多人开始认同‘舞蹈剧场’这种形式,更多人关注到《春之祭》这个题材。最让我荣幸的是,通过这部作品,更多观众认识了林风眠、梅兰芳、徐悲鸿等艺术先驱。这个题材和触动我的那些声音,在100年后依然在社会上激起回响,连接着先驱的身影与当下的青年创作者。这是让我很幸福的地方。”
舞台剧评论人刘华平说:“聚焦于上世纪初,一群中国青年艺术家远渡重洋,在巴黎这座世界艺术之都寻找自我与艺术的出路。舞者的动作语汇充满力量,艺术家们在求学过程中的痛苦与求索,都被转化为极具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当舞者走向观众席,立于众人之前,仿佛完成了一场精神的仪式。”
有观众表示,“这是我第十一次看《春之祭》,《春之祭》在我心中的地位是无法被撼动的,我觉得李超导演打造出这样一部作品,可以让我们在剧场中找到自己,找到自己未来的路是怎样走的。一次一次观演,在剧场内与演员老师对话,让我更加认识到,好的艺术是可以走向人类和时代的。”
现场观众 供图 江苏大剧院
江苏大剧院总经理、舞蹈剧场《春之祭》出品人廖屹表示:“《春之祭》仍是一部长青的作品,明年,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打磨提升,以更好的形态呈现在观众面前。”(文 杨慕晴 何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