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航服务提振消费年”主题活动启动以来,徐州机场以“航线织网、服务提速、产品添彩”三大举措协同发力,全面激活航空消费引擎,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显著成效。
加码运力 畅通消费动脉
织密航线网络,做强流量支撑。徐州机场牢固树立市场导向,积极践行“市场是跑出来”的理念,推动市场团队精准对接、主动出击,将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核心航线打造为日均2班至5班的“空中快线”。截至目前,机场通航城市已达36个,并于2025年8月创下“月旅客超40万、周旅客破10万、日旅客达1.5万”三项指标的历史性突破。前三季度,徐州机场累计旅客吞吐量突破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航班放行正常率提升至91.64%,为客流通行与消费汇聚筑就了坚实基础。
拓展合作生态,汇聚合作动能。徐州机场积极构筑开放协作的航空生态圈,牵头成立省域副中心城市机场联席机制,连续三年成功举办航空旅游节,持续深化与航空公司及平台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强化联合营销与资源整合,将单一的空中走廊拓展为多方赋能、纵横联通的立体网络,为消费增长注入持续动能。
优化中转流程,拓展增量空间。徐州机场积极响应“干支通,全网联”行业要求,着力打通网络末梢,通过优化中转设施、简化流程、深化跨航司协作,全面提升中转服务效能。目前,徐州机场通程航班备案量已达1419条,实现四倍增长;2025年以来累计保障中转旅客20万人次,同比增长40%,预计全年将突破25万人次。中转业务已成为机场客源增长的重要引擎,持续放大消费的集聚与辐射效应。
升级服务 提升消费体验
强化前瞻布局。围绕旅客出行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徐州机场有序推进航站楼改扩建、设施设备迭代更新和技术升级,持续提升运行保障能力;在满足基本出行需求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快进快出、便捷舒适”的消费环境;完成4座廊桥升级改造,实现C909机型靠接,靠桥率由84%提升至98%,在缩短旅客步行距离的同时,有效引导旅客便捷抵达商业区域。
聚焦重点群体。依托空港服务提升委员会机制,徐州机场重点关注“晚到、急客、延误旅客”“老幼弱”及首乘旅客等三类群体,从旅客视角推动流程优化、技术赋能与设施升级,完成航站楼标识灯箱升级改造;累计更新出行及商业引导标识20处,航班截载时间缩短5分钟,急客通行时间压缩至4分钟,成行比率由78%提升至94%,确保旅客拥有更充裕的时间体验机场商业服务。
提升集疏运效能。徐州机场持续改善地面交通条件,新建超2000平方米的网约车蓄车区,新增6个超级充电桩并升级48个快充桩,百余个充电桩在为旅客提供便利的同时,有效延长了旅客停留时间,带动潜在消费;通过增设租车服务点、网约车候车区及接驳车停靠区等3类功能点位,进一步完善空地联运网络,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拓展机场消费辐射范围。
丰富产品 拓展消费空间
吸引外地旅客。徐州机场联合航空公司、旅行社、文旅部门及本地企业,共同开发“机票+酒店”“机票+景区”“机票+餐饮”等60款多元化、定制化航空旅行产品,有效带动住宿、餐饮、购物及景区游览等相关消费。
激活本地市场。徐州机场开展5场“惠享出行”线下推广活动,有效激发和培育节点性及公商务旅客的出行意愿,持续增强航空产品市场吸引力,推动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消费。
提升商业体验。徐州机场持续优化商业业态布局,2025年以来成功引入文旅文创、茶酒保健、数码科技、特色餐饮等10家知名品牌,并于“五一”期间实现6店同步开业,着力打造多元、便捷、舒适的消费场景,为旅客候机提供更加丰富的消费选择。
徐州机场通过构建“空中快线+中转联程”双轮驱动模式,持续推动服务提质增效,用有温度的服务把出行需求转化为消费动力,促进旅客出行从“赶路型”向“体验型”转变,加快形成“航网密、服务暖、消费火”的良性发展格局,为提振民航消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文 密苏龙 姚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