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人大代表履职三部曲:听民声、督实事、惠民生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10-13 15:19:15

  清晨的露珠还未散去,南通市通州区人大代表戴松华已骑着电动车拐进了坨墩村的田埂。后座上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着近日村民反映的电线整治问题——这是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人大代表履职的寻常一瞥。在这里,代表履职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田垄间的脚印、联络站里的热茶,更是村民眼角的那抹笑意。

  “田间地头”听民声,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在二甲镇,覆盖全镇12个村居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早已成为百姓熟悉、信赖的“议事厅”和“服务站”。每月固定的代表接待日”人来人往,代表们与群众围坐一起,泡上一杯清茶,聊的是家长里短,听的是民生诉求。我们村的路灯坏了几个,晚上出行不安全”“农田水利设施该修缮了,影响灌溉”“能否在镇区多规划几个充电桩?”……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个个具体的难题,都被代表们悉心记录在册,并分门别类,形成一份份“民情清单”。站点里,来自农业一线的代表,是测土配方、推广良种的“技术员”;来自企业界的代表,是解读政策、助力发展的“联络员”;来自教育卫生系统的代表,是关爱“一老一小”、守护全民健康的“守护员”。这个小小的站点,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民看得见、摸得着。

  “精准靶向”督实事,做好发展的“监督员”。二甲镇紧盯民生实事,从“为民作主”到“由民做主”,从幸福河湖改造提升到城镇基础设施完善,从袁灶小学消险改造提升到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每一个项目都承载着人民的期盼。镇人大组建监督小组,进行全过程、嵌入式跟踪监督,确保项目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完成,真正把“民生清单”变为群众的“幸福账单”。面对袁灶小学教学楼消防设施老旧引发的安全隐患,镇人大组建“代表+专家”监督小组,通过实地勘查、师生座谈锁定消防设备老旧、逃生通道狭窄等3项风险点,联动社会事业条线明确整改责任与期限。针对资金审批慢、施工协调难等问题,代表全程跟踪督办,在新校史馆投入使用后,镇人大组织开展了师生及家长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和座谈会,全面了解他们对改造效果的评价;对于大家提出的增加绿化、优化功能室设备等后续建议,及时反馈给镇政府和学校,推动项目成果持续完善。

  “枝叶关情”惠民生,争当幸福的“创造者”。二甲镇余西古镇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拥有龙街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址,朱理治、曹秀升等众多的历史名人,镇人大立足余西古镇丰富的历史人文根本,以助力资源、文化、产业复兴为抓手,积极探索新的人大代表履职途径,通过实地调研、民情恳谈、选民接待等多种形式,充分汇聚民情民智民意,推动古镇修缮工程全面推进。在点亮余西古镇文化长廊项目中,由镇人大主席团成员曹晓军带队,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深入文化长廊实地倾听居民心声,摸清群众需求,明确改什么、怎么改,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多渠道听取群众对于古镇修缮的意见,并在具体推进中不断优化改造方案。长廊与古镇辉映,人文与自然和谐,文化与旅游融合,这样由代表建议促成的“微改造、精提升”项目,正在二甲镇不断涌现,点亮了百姓的“微幸福”。

  从田间地头的民情记录,到民生项目的精准督办,再到古镇文脉的匠心守护,二甲镇人大代表以躬身实践诠释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深刻内涵,在监督问效中护航发展,在创新履职中凝聚合力,谱写更多“人民至上”的动人篇章。(文 通轩)

编辑:陈小雨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