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南通如皋市公安局进一步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聚焦接报案源头监管关键环节,健全“1+1+N”监督体系,通过优化机制、强化监管、紧盯质效,有效提升执法源头治理水平。“构建覆盖全链条、穿透最末梢的执法监督体系,是法治公安建设的源头活水,更是守护公平正义的坚实堤坝。”如皋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任小锋说道。
织密一张源头“监督网”
如皋市公安局构建起覆盖全域的“1+1+N”接报案监督体系,即1个市级接报案中心如大脑般统揽全局、1个区域分中心高效分流、18个派出所接报案室。
在这个精密运转的体系内,当场进行网上接报案登记、当场接受证据材料、当场出具回执并告知查询案件进展情况、投诉举报监督的方式和途径“三个当场”成了一条铁律,确保每一起警情从入口便被纳入规范轨道。
“过去总担心‘有警不录、有案不受’的暗角,现在‘有案受案、无案监督’机制让监督无处不在。”如皋市公安局法制大队大队长姚小凤介绍,该局构建起“市局+所队”两级监督架构,市局层面,18名业务骨干组成的“啄木鸟”执法监督队,分区域、分重点开展常态化巡查;所队层面,单位主官与法制员责任上肩,手握量化清单,推动各单位日常自检、自查成为执法行为习惯。
数据赋能扎紧“篱笆墙”
走进如皋市公安局接报案中心,电脑屏幕上,“如皋公安智慧法制-接报案监督”平台正在运行,执法监督员金彦学轻点鼠标,一条由AI算法推送的黄色预警信息弹出:“下原派出所一起案件类警情,触发预警,应按相关规定处理!”他即刻启动线上预警交办、督办流程,提醒派出所核查反馈。
这个由如皋公安自主研发的智慧平台,是破解基层接处警“瞒、藏、推、拖、拒”五大顽疾的“利器”。它打通了各警种数据壁垒,实现警情案件全量汇聚;其AI内核具备智能分类、自动派单、超时预警、深度研判及科学考核等全链条功能。
线上有“云监督”,线下有“铁脚板”。该局以接报案中心为枢纽,推行“线上+线下”“智能+人工”双轨并行的监管模式,建立“常态+专项”“平时+重点”的弹性机制。他们紧盯警情、案件、人员、涉案财物等核心要素,通过网上巡查、流程管控、法律审核等手段,构建起覆盖执法全流程的“常态监督、实时提醒、动态纠偏”闭环。
问题清零塑造好生态
“锦绣派出所,巡查发现你单位一份涉赌警情笔录中,未将所有在场人员录入‘涉警人员’,请责任民警今日内完成纠正并反馈。”法制大队监督员葛存根的一条即时提醒,让派出所责任民警王乃双脑门上有点“出汗”。他立即认领,1小时后,整改完成的截图传回。这只是如皋公安“问题不过夜”机制的一个缩影。
“轻微问题即时改,一般问题限期改,重点问题挂牌改。”分管执法工作的如皋市公安局政委李祝介绍,他们对执法问题实施精准分级诊疗。
如皋公安将执法监督的“探照灯”聚焦关键领域,围绕源头接处警、受立案、重点警情等方面,综合运用源头预控、质态把控、顽疾整治、过错追究“四把利剑”,固化“日提醒、周通报、月分析”机制,通过视频巡查、警情抽查等方式,让民警将规范执法的意识融入骨子里。(文 曹钰华 陈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