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江宁区龙尚村成功入选中央农办“2025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成为江苏省仅有的3个入选案例之一。从落后“小山村”华丽蝶变知名“文旅村”,龙尚村走出一条富民强村的新道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龙尚经验”。
龙尚村
从“靠山吃山”到“靠山养山”
驱车沿着“小川藏线”来到龙尚,村子四面环山,风景秀丽。踩着整洁平坦的乡间小路进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广阔的草地和秀美的水库。这里距江苏园博园仅5公里,近年来也是社交媒体上的“网红”村落,过往的机车摩友在这里相遇、聊天、小憩,年轻人在这里品咖啡,住民宿。
龙尚村风光
时针拨回到20世纪90年代,龙尚村还是另一番景象。粗放的发展模式虽带来短暂繁荣,却让村集体经济在资源枯竭后长期陷入困境,沦为市级经济薄弱村,年底常需四处“化缘”。
龙尚处于大龙山、青龙山两山腹谷地带,内辖三大水库,自然资源优渥。村“两委”深入研究、仔细盘算,决定转型。龙尚村破陈出新,先后关闭4家陶土企业、2家采石场和2家砖瓦厂,坚持系统整治九乡河河道,管好“十万亩”山林,全力恢复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龙尚村完成长2.7公里宽9米的“龙尚大道”、横穿青龙山的“板汤线”两条主要道路提档升级,成功将龙尚与江宁其他美丽乡村串联成线,打通了制约龙尚村发展的“任督二脉”。至此,龙尚村让“靠山”有了另一种解读:不卖石头“卖”风景,对青山绿水资源要依赖,更要保护。
航拍“板汤线”局部
“变了太多了,好太多了!”村民发自内心的感慨,成了龙尚发展成果最好的“认证”。2018年,龙尚村启动打造“特色田园乡村”,整体推进尚庄、孙家边美丽乡村建设改造,并启动庞家边特色田园乡村、涧南环境整治等项目,进一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村庄发展全程。
美丽村庄+产业活水=“漫谷”
环境美了,路通了,龙尚村发展的筋骨强了。随着近邻汤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飞速发展,省园博园的璀璨亮相,以及汤山矿坑公园、紫清湖度假区、阳山碑材等知名景点的火热,龙尚村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机遇。
龙尚村主动寻求专业赋能,转“走出去要”变“请进来学”,龙尚村依托结对帮扶的政策东风,邀请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龙尚村未来发展做专业规划。历经反复论证,江宁第一个以村为主体的发展规划——龙尚“漫谷”发展规划最终敲定。
村里一方面改善人居环境,一方面提高营商环境,很快“龙尚”的名字在投资者中有了名气——绿水青山的“颜值”、贴心的服务,以及近在咫尺的成熟度假区客源潜力,都成了大家看好的“升值点”。
2021年,南京市疗养基地民宿村成功在龙尚挂牌,生态环境真正“变了现”。如今,18家风格各异的民宿(含3家待开业)星罗棋布,343间客房、525张床位,满足了不同客群的休憩需求。村里的业态不断丰富,龙尚村盘清“家底”,依托村里草莓、葡萄、绿色蔬菜的大面积种植,持续打造新型“农业+研学+采摘+科技”新消费场景,串起富民“产业链”。
打造“家”一样的一体化乡村运营体
“来到这里,真的像家一样,觉得自己的选择对了。”不久前到来的“植我空间”主理人张春坦言。产业兴旺带来了人流、资金流,龙尚村并未止步于经济增收,如今,像家一般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正在村里逐步形成。
2024年初,“莱斯乡村共享小院+”项目在龙尚村试点启动。闲置的农家小院统一登记、规划、推介,由村集体搭台,成了“新村民”投资乡村的舞台。这些“新村民”的到来,为龙尚带来了城市的生活方式、前沿的创意理念和广泛的人脉资源。昔日的“空巢老屋”,如今挂上了“共享”招牌,变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工作室、温馨的茶空间、别致的创意小店,成为连接城乡、融合新老的活力纽带。
共享小院
2024年6月18日,村里成立“汤山龙尚漫谷产业发展联盟”,通过整合资源,做一体化的乡村经营体,将民宿主、农庄经营者、文创达人、新老村民代表等多元主体纳入其中,定期共商发展思路,共享信息资源,共解经营难题,目前联盟已有44家会员单位。
龙尚村党委副书记吴知梅说:“我们致力于把龙尚村打造成‘家’一样的一体化乡村运营体。‘新村民’来到这里需要的是归属感,真正让投资方留下的是志同道合的发展理念,他们也需要全程参与乡村的建设,这样才能认可自己是‘龙尚人’。”
今日龙尚已然走出一条业兴、村美、民富的发展路径,但是未来的故事更值得期待。(文/图 丁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