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全国第一部大运河全域历史图谱——《大运河历史图谱》。这部图谱的问世,为深入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运河历史图谱》以京杭大运河全域为视角,重点选编江浙段,同时兼顾隋唐大运河。编纂团队从2000多种古代方志、舆地图、政书、兵书等海量文献中精心遴选资料,力求全面展现大运河的历史风貌。图谱中的图像均清晰标注名称来源,并配以相关史实文字,方便读者查阅与研究。
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谢润盛在发布会上表示,出版《大运河历史图谱》是江苏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让“流动的文化”融入当下、传承后世的一次重要尝试。下一步,江苏将以图谱出版为契机,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传承运河文化根脉,挖掘图谱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指导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街区修复;二是守护运河生态绿脉,从图谱资料中汲取智慧,为现代运河水系治理、水生态修复提供启发;三是把握运河经济动脉,利用图谱揭示的全域视野和历史联系,加强沿线省市协同合作,发掘文商体旅融合发展新亮点,将大运河江苏段打造成缤纷旅游带。
教育部长江学者、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程章灿认为,《大运河历史图谱》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对大运河历史文献的一次系统整理,也是对运河文化的生动诠释。通过图谱,读者可以直观感受到大运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和独特魅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庆柏介绍,编纂团队在选图过程中注重突出地方特色与历史文化积淀。河道图力求覆盖运河沿线府、州、县,水运工程、沿河风情、河署河务图则着重展现各地独特之处。
据了解,《大运河历史图谱》从立项到出版仅用一年时间,凝聚了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图书馆、省方志馆、凤凰出版社等多方力量。全书共9卷,另有彩色经折装首1卷、末1卷。其中,卷首《运河全图》又名《治河全图》,选自清《治河全书》第3卷 ,原图纸本彩绘,作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由河道总督、著名水利专家张鹏翮主持绘制,采用平立面结合的形象画法,生动描绘了京杭大运河全程沿线景致和运河设施,此次以高清大图形式首次出版,极具震撼力。(文 沈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