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 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幕的2025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智博会)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以《疏通AI科学发现“堰塞湖”的紧迫性与路径》 为题发表演讲。 王江平开篇即对智博会聚焦“应用”的特色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本次博览会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这正是其亮点所在,对促进AI赋能千行百业意义重大。
在肯定AI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应用潜力的同时,王江平提出当前AI for Science(简写“AI4S”)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堰塞湖”现象——即AI科学发现能力指数级增长,人类的实验验证和产业化应用能力仍在线性爬坡,这种巨大的能力鸿沟导致海量AI预测成果如同洪水被堵,淤积在实验室无法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会议现场
针对如何破局,王江平提出了系统性建议。应建立行业广泛认可的AI预测结果评估标准体系,整合跨学科力量制定科学指标,有效评估准确性、可合成性等关键指标。加强高质量科研数据集建设和开源共享,大力发展机器人(具身智能)自主实验技术,建设自动化实验室, 提升高通量筛选验证能力。
加强现代化中试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我国完整工业体系和广阔应用场景的优势,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短板,推动AI按需设计预测、精准赋能。创新机制推动AI4S(科学发现)与AI4R&D(研发应用)有机协同,通过“揭榜挂帅”等模式引导科研精准定向产业需求, 促进科研从“单兵作战”向集群化、平台化转型,并探索“沙盒监管”等灵活机制,确保科研红利顺畅流向产业。
王江平呼吁:“立足民族复兴伟业,学术界和产业界应携手共进,加快打通转化链路,让AI科学发现的‘源头活水’真正滋养产业创新土壤,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文/图 苏园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