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我的动作一起来……”早上8点,南通市崇川区文峰街道新城社区28号楼的银龄活动室里热闹非凡,不少老年人聚在这里进行舞蹈排练。这是新城社区活动室的日常,也是老年居民生活的缩影。
“活动室经过社区的改造,我们的老年生活更加丰富了,每天过来跳跳舞、唱唱歌、下下棋,过得很充实。”家住新城社区的杜奶奶是活动室的常客,说起自己的日常生活来滔滔不绝。近年来新城社区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整合多方资源、拓展服务内容、优化服务供给,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嵌入式”养老服务圈,不断提升老年居民的幸福感。
聚焦老有所需,阵地建设“不缺位”。新城社区28号楼活动室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通过“党建+网格+邻里”的联动机制,打破传统养老服务站的单一功能局限,将活动室打造成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嵌入式社区养老阵地。走进养老服务站,各类功能室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环境舒适,设有社区食堂、心理咨询室、康复理疗室、活动娱乐室、读书阅览室等各类功能室,并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内容,很快就成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打卡”点。
临近中午,社区食堂门口便排起了长队,社区老人们结伴来到这里就餐,有序排队、刷卡、领取饭菜。“下楼几步路就能吃到热乎饭,食堂里的菜荤素搭配,既省心又实惠。”空巢侨眷陆栩笑着说。据统计,食堂日均接待老人近100人次,已成为社区养老服务的“人气地标”。
聚焦老有所依,多维服务“不松懈”。新城社区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凝聚多方合力,建立统筹兼顾、全面覆盖的养老协同治理机制。融合雷锋车队、江海好阿姨等社会力量,依托功能性设施嵌入适配性服务,建立“助老关爱”“帮困救助”“精神慰藉”等特色服务清单,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健康义诊、文化娱乐、公益理发、爱心出行等多元化、个性化养老服务,同时针对独居老人、空巢侨眷、残疾人家庭开展精准帮扶;建立“养老顾问”活动室,由“五老”人员为老人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对接等个性化指导,进一步实现公共服务可感可及、普惠共享。
聚焦老有所乐,文化养老“不间断”。以满足老年需求、贴近老年爱好、丰富银龄生活为出发点,新城社区成立秋韵艺术团、党建智囊团、桑榆摄影队、太极武术队等各类社团,对接老年大学开设声乐、舞蹈、摄影、书画等类型丰富的课程,不断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丰富晚年生活。积极培育挖掘文化资源,结合传统节日、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契机开展网格读书日、端午制艾锤、美食话家常等多样化活动,让老年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滋养,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城社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关心关爱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下一步,新城社区将持续聚焦老年人养老需求,加大各类养老资源有效整合,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全方位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延伸服务“触角”,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港湾”。(文 季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