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话剧《卿卿误我》苏州站演出前夕,主演秦霄贤、杨九郎、李林、侯雨晴、王璇等演员们走进非遗文化空间,沉浸式体验“织中之圣”缂丝技艺,为这部民国爱情大戏增添了一抹厚重的文化底色。
苏州湾大剧院特别邀请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技艺传承人陈文老师现场展示这一被誉为“织中之圣”的古老工艺,缂丝以“通经回纬”为特点,是苏州地区珍贵的文化瑰宝。
非遗传承人指导缫丝 供图 演出方
演员体验缫丝技艺 供图 演出方
活动现场,秦霄贤俯身观察缂丝织机上的精密结构,在传承人陈文老师指导下尝试引线穿梭。“每一根丝线都承载着匠人的专注与时光的重量。”他在体验后感慨道,“正如我们舞台上的每个角色,都需要这样一丝不苟地打磨。”
杨九郎则对缂丝中的矿物彩丝运用表现出浓厚兴趣,当得知朱砂、青金、泥金等矿物染料能呈现出电影级的色调效果时,他立即联想到剧中民国服饰的色彩运用:“传统工艺的美学智慧,对我们塑造时代人物有着直接启发。”
侯雨晴轻抚着缂丝华服上精致的宝相花纹样,仔细询问纹样背后的寓意。她认为,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文化基因的传递。
《卿卿误我》作为郭德纲首部跨界担纲总监制、总导演的话剧作品,自创作之初就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该剧改编自郭德纲长篇单口相声,讲述民国时期富家千金白玉雪与落魄书生李伟跨越身份的动人爱情。
见面会现场 供图 演出方
编剧关渤历经九稿打磨,在保留原作悲剧内核的同时,融入了丰富的民间生活内容。剧中20多个场景的转换,借助张鲲鹏设计的“盲盒式”旋转舞台,在虚实结合中再现民国风情,恰似缂丝技艺中“通经断纬”的虚实相生之道。
见面会现场 供图 演出方
《卿卿误我》全国巡演上半场即将在苏州画上圆满句号,观众可以在7月4日及5日在苏州湾大剧院歌剧厅见证这场融合相声智慧与戏剧张力的舞台佳作。
选择苏州作为巡演收官站,是因为这里深厚的文化土壤。让演员体验缂丝这样具有千年历史的非遗技艺,正是为了在舞台表演中注入更真实的文化气韵。当秦霄贤手中的丝线穿梭于经纬之间,当杨九郎凝视着千年纹样的深邃意境,《卿卿误我》已然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表演艺术的一次深情对话。(文 楚微 何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