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暑期技能大培训推进会在苏州举行。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本次活动统筹调动人社、教育、商务等20多个部门力量,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校企贯通、多方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新格局。
此次暑期大培训,按照“产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导向,广泛调动在苏的73所在苏高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资源,汇聚194家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02家市级公共实训基地等力量,聚焦重点人群积极开展十大培训专项计划,支持引导更多劳动者实现技能成才、技能就业、技能增收,着力塑造技能强市的良好生态,加快构建就业友好型城市。
全市行业协会培训大联盟成立仪式
针对新兴产业发展趋势,苏州在新工种评价资源开发方面持续发力,率先开发了5个省级行业评价规范(占全省62.5%),及时将市场需求转化为培训标准和评价体系,以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就业新空间。目前,苏州市已先后开发了9个国家职业标准、23个江苏省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和35个江苏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题库。
“技能大师、技能冠军进校园”授旗仪式
近年来,苏州积极实施“技能强市”行动,不断健全“引育留用”机制,加速高质量技能人才供给,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就业提供坚实技能人才支撑。截至2024年底,全市通过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2.24万人,苏州高技能人才突破109万人;加速构建“1+N”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推出百万“姑苏工匠”职业技能提升工程,依托重点行业、大型企业、职业(技工)院校等建成市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102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5家;在全国率先推出项目制培训,针对市场急需但国内没有统一的职业标准背景下,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灵活匹配市场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促进培训与产业无缝对接,累计发布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项目制培训专业(工种)294个,培训合格5.65万人;紧扣“智转数改”需求构筑数字技能全链条培育体系,累计培育“数字工匠”13.14万人。
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授牌仪式
苏州擦亮“吴地工匠”职业技能竞赛品牌,鼓励各行业开展练兵比武,2024年市级竞赛超80场,其中围绕“1030”产业体系、低空经济、跨境电商、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赛项超60%,与企业用人需求保持同频共振;探索建立中德、中日和台湾地区职业技能比照认定“苏州集群”,江苏省最新发布的国(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目录中,17个为苏州申报项目,占全省70.8%。目前,已有422位国(境)外职业技能证书持有者通过比照认定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乡村培训中心授牌仪式
苏州人社部门“送技下乡”开展以来,已有超3400人参加了118期职业技能培训;落实人社部“新八级工”制度,率先在苏州龙头企业开展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评聘试点,苏州19家试点企业评审出62位特级技师、7位首席技师,试点企业数、特级技师数、首席技师数均位列全省第一。全市14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0名高技能人才获评“江苏大工匠”“江苏工匠”。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签约
在苏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社会化培训签约
暑期既是在苏高校、职业院校培训资源集中释放的窗口期,也是各类重点人群培训的黄金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苏州市委、市政府研究推出“技能照亮前程”暑期技能大培训,既是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回应社会各方期盼的关键举措,把握了时与机,体现了精与准,匹配了供与需。会上,2025年省级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苏州开发)发布。(文/图 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