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绿肥红瘦,草长莺飞。南通如皋平园池村的上空,晨雾尚未完全消散,一架银白色的轻型飞机便已冲破天际线。驾驶舱内,34岁的大学教师顾蕴林紧紧握住操纵杆,脚下是由万亩藕塘织就而成的“翡翠棋盘”。当飞机平稳降落在刚扩建的草坪跑道上时,她的手机早已被同事们“疯狂”点赞。在她朋友圈的九宫格里,这张“云端俯瞰中国最美乡村”的照片,正在引发新一轮的打卡热潮。
学员训练 摄影 邱宇
“飞行教练”的田园创业记
“很多人觉得开飞机是遥不可及的事儿。在这儿,普通人经过30小时的培训就能取得飞行执照。”拥有25年“空中驾龄”的郝鹏,离开部队后选择在如皋再次创业,成立了如皋平园池飞行基地。
逐梦蓝天,未来已至。营地市场部主管王珏表示,2025年春节,他们不仅没有歇业,反而创下了单日最高接待量53人的纪录。“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飞行课堂,还有企业包场搞团建活动,就连婚庆公司都来合作‘空中婚礼’。”他笑着说道。如今这场“逆势上扬”的背后,隐藏着郝鹏团队的“创新基因”。通过开拓市场,借力乡村振兴和平园池村共同开发了“飞行+文旅”体验项目。
航拍平园池村 摄影 胡志勇
“低空经济”怎样托起千年古村
平园池村由藕池、竹园和太平井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种藕的历史颇为悠久。平园池村党总支书记刘炜建的手机中,保存着一张特殊的照片:2024年国庆黄金周,12架直升机同时在千亩荷塘上空盘旋,航拍镜头下“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在抖音平台创造了870万次的播放量。
在刘炜建看来,村内错落有致的温室大棚不仅仅是单纯的生产设施,而是未来“智慧农业”的试验场——坐在飞机上就能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态势和土壤实时数据,才是真正的“云上农庄”。“过去村里最具历史记忆的东西是水泵,现在在空中可以俯瞰乡村振兴带来的日新月异新农村。”刘炜建说。
议出“金点子”,助力“网红村”火爆出圈
“当前,‘低空经济’是新兴的发展风口,咱们平园池村要抓住这个机遇。郝鹏,你先谈谈飞行营地目前的情况和遇到的难题。”在飞行营地,如皋市政协主席顾留忠与营地创始人郝鹏及平园池村干部围坐在一起,面对面会诊把脉,为如何推动“低空+农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解难纾困。
在连续三年持续推进“市委点题、政协解题”的过程中,如皋政协深度参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展现出担当和作为。通过组织政协委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解剖式调研,运用“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深化专题调研协商、增强民主监督实效、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等履职实践,重点围绕乡村“低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精准发力,大显身手。《关于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机制,打造中心城区长绿长寿旅游名片的建议》等一批“金点子”被政府吸收采纳,一批“好政策”在乡村落地生根。
顾庄盆景、大明水培、钱长草坪、新官紫桃,蟠溪盐场古迹、蜿蜒绵长龙游河……在如皋,推动“如果农产品、如画乡村景、如意农文旅、如愿创客地”乡村振兴“一村一品”新实践如火如荼,一批“网红村”火爆出圈。而在平园池村,“低空+农文旅”这一新引擎更是动力澎湃,“翼”飞冲天,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振翅高飞。(文 丛明昌 陆双 蔡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