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下午,以“‘五彩’新如东 沪北新机遇”为主题的2025南通如东(上海)产业发展合作恳谈会成功举行。上海浦东新区城市数字化研究院、上海市工商联信息技术商会、戴德梁行等单位与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签下9个合作项目,计划总投资60亿元。“这既是如东与上海人才、资本、技术互联互通的又一突破,也是如东高质量发展新的里程碑,必将为如东改革向新、耕海图强注入新的动力支撑。”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说。
活动现场
拥抱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是如东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生动实践中,如东与上海的交流合作成果丰硕,科创互动持续加强,深化与长三角国创中心、上海交大等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合作,推进重点骨干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如东·上海大零号湾离岸孵化器启动运行,已入驻10余家高科技项目。目前,全县50%以上的项目信息来自上海,60%的企业与上海有业务来往,70%的进出口依托上海。
签约仪式
“如东拥有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共享江海联动的开放通道,产业实力强、园区能级高、融资成本低、惠商安商信誉好。2025年相继出台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政策举措、人才新政‘70’条等一系列产业及人才扶持政策。我区新修定了促进半导体和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16’条、推进工业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系列重磅激励政策,助力企业释放‘敢干’的动能。”如东县委常委、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蔡东推介如东投资环境时表示。
近年来,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吹响了向国家级开发区跃升蝶变的号角,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健康安防“一主一新一特色”的现代产业,与上海不断深化合作,形成“人才招引-创新研发-成果孵化-技术转移-产业化落地”的科创生态链条,御传新能源、纳特等沪上企业纷纷前来投资兴业,共绘长三角北翼的产业新图景。
“如东的营商环境彰显亲商基因,从‘拿地即开工’的审批改革,到‘一企一策’的精准服务,始终以‘奔跑者’的姿态为企业保驾护航,26°C温馨服务成为金字招牌,这种‘既拼政策力度、更拼服务温度’的务实作风,正是企业投资最看重的定心丸。沪如两地企业合作的加深,同样是一场‘优势互补、彼此成就’的双向奔赴。”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科创服务专委会(筹)主任、张江产业工程院院长张爱平说。
江海联动,共筑长三角产业新高地。深度参与各地工业园区转型的戴德梁行产业地产部董事韩谊表示,将以“全球视野+本土深耕”的双重积淀,携手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定向匹配各类高端制造业企业,以智能智造为笔,在长三角的版图上书写“江海联动、产业兴城”的壮丽篇章。
“我们投资了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一家专注于声表滤波器芯片的高科技企业,获得东证瑞象基金的资金支持后,不仅迅速扩大了生产规模,提升了技术水平,还在如东县的半导体产业集群中找到了上下游产业的完美契合点,与本地的上下游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基金管理团队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为如东引入更多优质的项目和高端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投后增值服务,助力如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多元化、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上海东方证券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沈一冰表示。(文/图 杨新明 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