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南通瑶华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瑶华纤维”)生产车间里,一包包棕色棉短绒经过除杂、蒸煮、漂白、烘干等“美妆”工序,陆续变身为白得发亮的精制棉。这看上去不起眼的白色絮状物,曾是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点火器元件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生产车间
硬核产品助力大国重器出征的背后,科技创新是绕不过的关键词。2024年以来,南通如东通过技术攻“尖”、产业向“新”、生态强“基”,加速汇聚“科技向上”力量。2024年1月至8月,如东已招引科创项目102个,同比增长43.7%,创历史新高,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3%。
专精特新队伍加速扩容
精制棉主要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建筑、军工等行业,其质量关乎产品整体性能。瑶华纤维瞄准客户对稳定性、柔韧性的要求,反复锤炼新技术、新工艺,生产出的精制棉聚合度误差值保持在100厘泊以内,产品远销韩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截至目前,如东已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2家,另有250家企业列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专精特新如东军团正加速扩容。
如东联亿机电有限公司专注各类铝壳产品的研发和“智”造,全年能够“吐”出480亿只电容器外壳,产能规模位居全球前二;江苏诺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新材料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生产的5G高频高速覆铜板相当于一张普通A4纸的厚度;江苏湘园化工有限公司手握单项冠军产品,聚氨酯扩链剂产销量占全球总量约60%。在全球大市场中,“如东制造”已经成为“必不可少”。
智能车间
产业向新攀高以质谋远
“智慧大脑”精准安排生产工序,机械臂灵活挥舞、高效上料,智能立库自动完成分拣……位于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的江东科技有限公司,依靠智能制造技术,每分钟下线60公里特种光纤,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点检效率提升50%。
爱朋医疗生产公司的鼻腔护理喷雾器智能制造车间引入ERP、MES系统,可实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产线生产效率提升约37%,每天可生产约4万瓶鼻护产品。
机器换人,数据换脑。如东制造业向“智造业”转型迈出坚实步伐,截至目前,已建成1家国家级智能示范工厂、7家省级智能示范工厂、28家省级智能示范车间、49家市级智能示范车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
一边是既有企业加速升级“焕新”;另一边,如东将“新”项目招引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瞄准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全力开展科技招商工作,超百个优质项目陆续签约落户,创历史新高,高科技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如东特色产业集群注入强劲活力。
软硬并重优化创新生态
“新”的关键在于创新驱动,“质”的锚点在于高质量发展。“我们通过建平台、育主体、优环境,着力优化创新生态,努力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促进、同频共振。”如东县科技局局长邵亚红表示。
在培育创新主体方面,如东坚持把企业放在“C位”,出台《如东县高企培育库管理办法》等系列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如东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4家。2024年1月至7月,该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24.37亿元,技术合同输出达61亿元。
打通堵点、卡点,让创新要素高度集聚。2024年,如东研究出台科技创新激励政策18条,组建“科小二”狼性服务团队打通服务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科小二”服务团队已走访企业80余家(次)。(文/图 徐书影 裴昱 孟再越)